首页 - 期货 - 综合资讯 - 正文

新增乙二醇产能集中投放 煤制产品空间广阔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薛瑾 2019-08-05 09:11: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8月1日,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乙二醇市场分论坛”在山东烟台举办,来自相关行业协会、乙二醇产业链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乙二醇当前的市场情况和行业特点。

(原标题:新增乙二醇产能集中投放 煤制产品空间广阔)

8月1日,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乙二醇市场分论坛”在山东烟台举办,来自相关行业协会、乙二醇产业链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乙二醇当前的市场情况和行业特点。

据数据,全国乙二醇现货价格已从2018年7月底的约7600元/吨跌至2019年7月底的约4500元/吨,跌幅40%。鉴于今后两年仍然有大批新项目计划投产,有演讲嘉宾认为“2019年-2020年乙二醇市场价格预计仍将维持低位,企业要做好过‘苦日子’的打算”。此外,国内的煤制乙二醇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生产规模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渐成为化工行业关注的焦点。

需求端: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记者了解到,聚酯产业是乙二醇最重要的下游产业,目前87%以上的乙二醇都被用于聚酯的生产中;而聚酯中占比最高的产品是涤纶。由于具有成本低、可纺性高等天然纤维无法比拟的优势,涤纶被广泛用于服装纺织工业,并且相关需求仍然在持续增长。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从1950年至今,天然纤维的消费量始终较为稳定,而合成纤维的消费量则呈现出较快的增速。到202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77.6亿,人均合成纤维消费量将超过13.5公斤,消费总量将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涤纶目前已占全部合成纤维消费量的75%以上,可以说,涤纶既是合成纤维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支撑乙二醇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具体到国内,从2016年至2018年,我国对乙二醇的表观需求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上海亿京实业总经理杨千里指出,2018年中国乙二醇表观需求量1660万吨,其中进口量就达到了995万吨,相比较而言国内总产量只有约665万吨,自给率刚刚达到40%,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由此看来,国内对乙二醇的需求依然存在增长空间。

供给端:进口产品竞争加剧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内石化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建石脑油乙烯联合装置不断投入运营,配套的乙二醇装置规模相对较大;二是国内甲醇制烯烃项目及外购乙烯制乙二醇装置陆续建成投产;三是煤/合成气制乙二醇新装置不目前国内在建的和拟建的乙二醇项目约有60多个,总产能接近3000万吨,装置规模不断加大,这些项目多数计划在2018年-2025年间投产断建成,国内产能快速增长。尤其在2018年,全年共新增乙二醇产能212万吨,包括中海油惠州的40万吨项目、阳煤平定的20万吨项目等。除了中海油惠州项目采用石油制工艺,其余所有项目均采用煤制工艺。新装置的集中投产带动乙二醇产能在一年中增长25.57%,大大降低了市场对乙二醇价格的预期。

杨千里表示,虽然2019年上半年国内没有新装置投产,但总产量依旧延续了增长态势。“2019年上半年,煤制乙二醇产量为151.2万吨,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52%以上;石油制乙二醇(含MTO)产量为246.5万吨,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17.9%。”记者还获悉,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乙二醇项目约有60多个,总产能接近3000万吨,其中2020年前后预计将新增产能约600万吨,其余项目也大多计划在2025年前投产,扩产对乙二醇价格造成的压力很可能将维持一段时间。

国外方面,2019年-2023年是全球产能的高速扩张期,这期间美国的SASOL、MEGlobal以及沙特的卡杨石化、朱拜勒石化等企业均有多座装置计划投产。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今后五年预计国外将新增乙二醇产能529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100万吨,其中北美和中东是新增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并且依然以传统的石油制路径为主。

他还指出,受益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以及靠近石油产地等因素,产自北美和中东地区的乙二醇在成产成本上依然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产量尚无法满足需求,乙二醇进口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国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更为激烈。据统计,2018年我国乙二醇总进口量在98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08万吨,同比提高12.4%。在需求端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国内多座装置集中投产,再叠加进口量的持续增加,供给端增长明显,势必会对乙二醇价格形成打压。

煤制乙二醇:空间广阔

“多煤少油”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拓展煤炭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在2018年以来的乙二醇扩产过程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煤制乙二醇设备的大规模投产。据统计,2018年煤制乙二醇新增产能172万吨/年,占全年乙二醇新增产能的81.13%。截至2019年4月,煤制乙二醇实际产能已达到432万吨/年,此外还有700万吨/年以上的产能预计于2022年底之前投产。杨千里估计,国内的煤制乙二醇装置在三年后将达到年产能1000万吨的水平,再加上石油制乙二醇,大约能满足国内需求的70%-80%,将大大降低我国乙二醇的对外依存度。

随着相关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调整,目前煤制乙二醇的品质已经达到了下游生产企业的标准要求,在聚酯、瓶片、短纤以及长丝的生产中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且掺混比例也有所提高,最高可达到70%-80%。杨千里指出,聚酯生产企业在决定煤制乙二醇的掺混比例时已经不再是仅考虑技术方面的要求,而是会从生产规模、市场价格、工艺设备、使用时长、营销战略等各方面综合考量。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生产中对煤制乙二醇的掺混比例依然只有20%-30%的水平,其中煤制乙二醇供应量不稳定是制约其更大规模应用的最主要原因。聚酯生产企业需要稳定的货源来保证生产和销售,但受制于2019年至今低迷的市场价格,煤制乙二醇装置的开工率长期达不到60%的水平,也就无法保证供货的持续和稳定。参会的多位专家均认为煤制乙二醇装置大规模、高负荷投运是支撑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

针对当期价格低迷、竞争激烈的市场情况,杨千里分别从煤制乙二醇的原料端和产品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在原料端,他认为“降低成本是生存的王道”。即使油价涨至70美元/桶,乙烯法制乙二醇的生产成本仍然低于煤制乙二醇,因此相关企业需要通过工艺创新和精细管理等来进一步控制煤制乙二醇的成本。记者了解到,近期原料端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以荒煤气或者焦炉尾气为原料生产乙二醇。这一技术路线在气量、气压稳定性以及尾气气纯度等方面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如果能通过长期稳定认证,将有助于降低后续投建的煤制乙二醇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加这一技术路线的竞争力。

在产品端,配有甲醇生产线的煤制乙二醇装置体现出了较大的灵活性。这类装置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比如当乙二醇价格处于低位时减少乙二醇的生产而甲醇的负荷,反之亦然。目前新杭、易高等装置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很多后续装置在投资和技术论证期也做了“醇-醇联产”的部署和设计。除此之外,“PJ-EG多联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果一套装置能够根据情况生产多个品种序列的产品,将极大提高煤制乙二醇企业抵御价格波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煤制乙二醇在缓解供应紧张、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中国聚酯化纤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应用前景必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相信煤化工行业能够证明煤制乙二醇路线是一条‘能走通、能走好’的道路。”杨千里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