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综合资讯 - 正文

INE原油正套窗口逐步开启 11月亚洲原油进口再创新高

来源:汇通网 2018-11-16 09:06:2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1月抵达亚洲主要市场的原油达到逾220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这较2017年1月增加约15%,也较今年年初增长近5%。船舶跟踪数据显示,11月抵达亚洲主要市场的原油达到逾220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这较2017年1月增加约15%,也较今年年初增长近5%。

(原标题:INE原油正套窗口逐步开启 11月亚洲原油进口再创新高)

周四(11月15日)INE原油总体走势清淡。因API数据不佳INE原油出现了一波回落,尽管随后收回跌势,但未能回补此前的跳空缺口,总体走势偏空,因近期市场看多意愿降至低点,导致油价卖压增强,这使得SC1812对SC1901合约的正套窗口逐步开启,或暗示INE原油的内盘缺口也将扩大。

此外,11月抵达亚洲主要市场的原油达到逾220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这较2017年1月增加约15%,也较今年年初增长近5%。

交易综述

上海原油价格下跌。主力合约SC1812,以463.9元/桶收盘,下跌14.6元,跌幅为3.05%。全部合约成交439636手,持仓量增加418手至63380手。主力合约成交368964手,持仓量减少2794手至26168手。

期货合约和成交情况一览

目前的主力合约是SC1812合约,日内减持2794手。从近期数据看,SC1812合约交易量有所收窄,同时SC1901成交量持续放大,因SC1812合约临近交割,因此需注意合约的转换。

今日INE原油的加权平均价是459.6元/桶,较之前一交易日下跌8.4元。

交易机会

华泰证券分析师指出,昨日国内原油期货仓单增加了近 200 万桶,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有多大数量的仓单会交割到 1812 合约上,但大量仓单出现在湛江对市场心态上的冲击偏利空,考虑吸引多头接货,1812 对 1901 合约的正套窗口逐步开启,SC内盘贴水也需要扩大。

(注:正套的交易逻辑是指卖出远月合约,买入近月合约,即当前价格被低估,随着内盘贴水扩大,INE原油的溢价将进一步收窄,不排除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再次高于INE原油的可能,此时将是买入INE原油的良机)

11月亚洲原油进口再创新高,暗示未来数月油价上升空间

此前曾提过,近期阿曼原油再次出现溢价上升的情况,这可能会推动阿曼原油现货价格的上升。

船舶跟踪数据显示,11月抵达亚洲主要市场的原油达到逾220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这较2017年1月增加约15%,也较今年年初增长近5%。

这说明在美国制裁伊朗之后,亚洲原油需求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进一步的回升,当前暴跌的状况是市场过度看空所导致的,油市实际上已经有所趋紧,因此油价在未来的数个月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

从阿曼原油和中国INE原油价差来看,目前维持在一个相对窄幅的区间,总体价格接近,因此中国INE原油预计仍然是一个短空长多的思路。

高盛分析师Jeffrey Currie在报告中写道,促使油价上涨的根本因素可能包括:OPEC产量下降的确凿证据以及“需求具有弹性”的证明。他表示,要想实现复苏,布伦特原油的近月期货价格必须高于远月期货价格,目前期货曲线已经趋平,这种发展是不合理的,因为供应并没有增加,需求增速也可能高于当前的低预期,更不用说,预计伊朗出口会下降,OPEC有可能会减产。

远期期货曲线近月合约价格走势越发平坦

从上海原油期货远期曲线来看,近月合约的走势愈发的平坦,这意味着近期多头的交投欲望低迷,这可能会进一步打压INE油价。

不过从市场均价来看,目前475元的位置是一个关键的压力位,因此在未来数月围绕着475元一线将会经历多次争夺。

炼油收入下降压制炼油产商扩大原油进口

从石油收入角度,一般而言,石油利润的上升会刺激炼油产商扩大生产,从而扩大原油进口,这对于促进原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裂解价差一般反应了炼油厂商的收入,从数据看,近期数据一直在走低,这是因为当前美国的炼油产商刚刚从修整中恢复生产,同时冬季高峰尚未完全到来,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炼油收入,这对于原油需求不利,进而施压油价。

不过随着冬季来临,炼油收入开始稳步增长,这将推动原油进口增加,提振油价。由于油市的联动作用,这可能会带动INE原油的同步回升。

基本面: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为11月16日,下调幅度有望创四年来新高

受原油延续下滑影响,卓创测算,11月14日收盘国内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9.08%,对应汽柴油下调460元/吨,调价窗口为11月16日24时。折升价,92号汽油下调0.36元,0号柴油下调0.39元。本轮调价跌幅将刷新年内新高,也是2014年12月26日以来的新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