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储库存出清疑云萦绕 玉米产业无惧市场化)
近期,在玉米圈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论调:明年或者后年国储玉米库存将会消耗殆尽,转化为社会库存,玉米价格将更趋市场化,波动幅度也趋于扩大。
事实是否如此?价格更趋市场化之后对上下游企业将有何影响?9月3日至5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山东、上海等地的玉米淀粉加工企业,详细了解了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及利用期货、场外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情况。
国储库存出清是与非
“玉米国储库存2.3亿吨预计明年9月底会全部清空,全部转化为社会库存,供需存在4000万吨缺口,玉米价格预期将上涨。”一位在油脂油料和玉米行业工作近20多年的期现货专业人士表示。
8月份我国农业农村部预测2018/19年度玉米单产较上月上调55公斤/公顷,为6050公斤/公顷,同比下降0.7%;总产量比上月上调192万吨,为2.11亿吨,同比下降2.1%。产量下降主要由于局部地区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对玉米生长有一定不利影响。总体预测2018/19年度玉米产量不足需求,期末结余变化量减少1775万吨,缺口比上年度扩大1323万吨。
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位于潍坊的山东盛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盛泰生物”)。盛泰生物是一个年轻、开放、灵活,经营理念也很先进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交易总经理赵松身材高大,在玉米行业浸淫多年,是行业内的资深专业人士。见到赵松后,记者第一时间将这个问题抛了出去。
赵松沉思片刻,判断道:“山东区域企业在今年四五月份之前,一直用东北的原先国储的拍卖粮,之后春播玉米开始上量。9月底夏播玉米开始上市。到明年年前甚至麦收之前,山东企业主要用这部分玉米把库存填满。明年消化这部分库存以后,国储拍卖粮将成为主流原料。听市场调研人士说,东北局部区域的玉米确实因为干旱有所减产,但是具体量还不清楚。据业内人士统计,至少减产30%。如果真实减产30%,可能确实会造成价格的大幅波动。”
之后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又向公司玉米淀粉交易经理汤逸兴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汤逸兴道:“整个玉米市场将随着国家临储库存的减少更加市场化,玉米价格波动会扩大,这点毋庸置疑。上游玉米原料成本的变化必将影响下游产品价格的波动。但我们并不是非常担心,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下游产品价格保证经营利润,一方面随着期货市场的日益完善、风险管理工具的不断丰富,对于嘉吉来说,不会面临生存难题,我们对中国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对冲原料波动的法宝
随着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市场风险管理需求增加以及玉米期货合约的日益成熟,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基差定价模式开始出现于国内玉米贸易之中,这成为上下游企业应对价格波动的法宝之一。
“公司对风险整体把控比较严,我们不需要赚很多的利润,只希望通过基差贸易赚取稳定的利润,希望跟饲料厂做远期的销售,锁定市场份额。”嘉吉中国粮油玉米交易经理郑少鑫说,基差贸易模式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玉米市场逐渐市场化,价格波动越来越大,越来越剧烈,期现联动加强,未来企业如果不利用期货等工具去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很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在市场洗牌的过程中,产业企业都会逐渐地接受基差贸易这种模式。
北大荒粮食集团是国内率先尝试并推广玉米基差贸易的企业之一。2017年9月,他们成为玉米基差贸易的先行者。
2017年9月开始,北大荒粮食集团开始每日挂牌基差报价,在与下游企业签订基差合同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在下游企业点价时期货市场平仓,从而规避了市场价格的波动,锁定利润。例如,2017年11月,中粮饲料长江大区向北大荒粮食集团大连分公司采购一批玉米,双方签订基差采购合同,以玉米C1805合约为定价基准,约定基差价格为-15元/吨,交货期为2018年4月。在合同期内,中粮饲料可以随时根据期货市场价格点价结算,以点价时C1805合约价格减15元/吨作为最终采购价。基差合同签订后北大荒粮食集团大连分公司卖出C1805合约且在产区持续保管现货玉米,等待交货。
2018年3月,玉米C1805合约价格为1810元/吨,现货价格涨至1900元/吨以上。中粮饲料长江大区点价,最终购买玉米单价确定为1795元,相较现货市场采购节约成本105万元。
北大荒粮食集团大连分公司基差贸易经理王献东告诉记者,玉米基差贸易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一方面,玉米期货合约的不断成熟、完善为开展玉米基差贸易创造了条件。“目前玉米期货与现货价格相关性较高,除玉米临储拍卖时间段,玉米期货价格与港口现货价格相关性超过80%,期现货之间的高度关联为开展基差贸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商所玉米期货正在越来越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他说。
另一方面,代收代储模式的兴起为基差贸易提供了契机。代收代储模式指下游需求企业委托大型粮食企业在产区收购、存储,后期再陆续运至下游企业保证持续生产的远期现货贸易。王献东表示,2017年以来,代购代储模式在产区逐步推广。基差贸易与代收代储模式都是远期现货贸易,但是基差贸易赋予了基差买方定价权,买方可以把合同价格转变成期货价格,再利用期货、期权等工具对货物进行保值、增值。
“目前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都在尝试玉米及玉米淀粉的基差交易,毕竟他们在豆粕、豆油等品种上有经验基础,更容易接受和开展基差交易。另外,一些贸易企业也在尝试玉米及玉米淀粉的基差贸易。”汤逸兴表示。
场外期权锦上添花
除了利用期货工具外,盛泰生物积极寻求其他能够锁定企业加工利润的工具。该公司在去年下半年参与了玉米淀粉加工利润场外期权试点项目。
2016年7、8月份,玉米现货市场中陈玉米拍卖溢价成交,南方进口玉米、高粱、大麦等替代产品到货增加,饲料及深加工玉米原料供应主要依赖拍卖陈玉米,玉米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消费市场方面,7月初玉米淀粉销售提价后企业实际签单情况欠佳,下游采购需求恢复缓慢,玉米淀粉行业库存降速趋缓,玉米淀粉销售价格持续承压。进入9月份,受环保政策影响,山东、河北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停机、限产增加,玉米淀粉下游的造纸、医药等行业因对环保政策担忧,采购订单减少,玉米淀粉加工企业担心环保政策影响持续,行业开工率快速下降,玉米淀粉加工利润持续萎缩。2017年8—9月玉米、玉米淀粉1月合约价差在250—300元/吨低位区间波动。
为了锁定加工利润,盛泰生物买了从9月底到12月底为期3个月以玉米淀粉加工利润为标的的看跌期权。“在加工利润下跌时,期权可以有效地弥补企业在现货端的亏损。当加工利润上涨时,企业依然可以享受上涨时的盈利。”赵松表示。
后期,由于玉米淀粉需求增加,玉米供应充分,涨幅相对玉米淀粉较少,玉米加工利润迅速拉升,并始终处于高位,虽然企业并未得到赔付,但加工利润扩大,企业在现货端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虽然期权到期时,我们并没有获得赔付,但是我们在高企的玉米淀粉现货上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而场外期权则像是一剂‘安心丸’,保证了我们的加工利润。”赵松表示。
此外,随着玉米场内期权上市工作的推进,产业企业翘首以盼更深入的应用衍生工具。王献东指出,大商所即将上市玉米场内期权,北大荒粮食集团将利用期权工具推出“基差+期权”的创新贸易模式,该模式将为基差买方提供多次点价的机会,帮助买方规避基差风险、利用期权增加收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