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能源期货 - 正文

一场野心的博弈 美国指控OPEC石油垄断只是开胃小菜

来源:汇通网 2018-07-26 09:01: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面对日益高企的油价,特朗普已经不满足于嘴炮,伊朗曾调侃称其推特上的言论至少喊高了油价10美元。NOPEC协议是美国为防止卡特尔组织(OPEC)操纵能源价格而执行的措施,全称翻译成中文“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

(原标题:一场野心的博弈 美国指控OPEC石油垄断只是开胃小菜)

面对日益高企的油价,特朗普已经不满足于嘴炮,伊朗曾调侃称其推特上的言论至少喊高了油价10美元。为此有传言,当美油涨至80美元/桶,特朗普或祭出战略储备原油这一大杀器。在上周,美国与OPEC商谈“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旨在控诉成员国操纵油价,这背后到底有何玄机,本文将做简单介绍。

NOPEC议案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这么做?

NOPEC协议是美国为防止卡特尔组织(OPEC)操纵能源价格而执行的措施,全称翻译成中文“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如果该议案一旦通过,美国可据此起诉并最终能获得10亿美元的赔偿。

美国之所以这么做表层上看两个原因,一个是中期选举的临近,但美国汽油价格高居不下,这会威胁到目前共和党在两会较为主动的低位。所以美国之前考虑的一项选择是先释放500万桶原油作为测试,如果仍难施压油价上行趋势或考虑再释放3000万桶的原油。

另一个透露信号是沙特可能无法将200万桶/日的闲置产能快速投入应用,而本周美伊双方口水战的互呛迫使其必须做好极端最坏情况的出现,包括伊朗封锁每天运输1300万桶/日原油运输的霍尔木兹海峡。

OPEC的野心是什么?

根据BP石油公司的测算,全球70%的石油储量集中在OPEC国家中,他们拥有全球生产石油最低的成本,但目前全球石油有60%来自于非OPEC国家。由于他们的成本较高,因此只有维持一个较高的油价水平,出于利益的驱使他们才会有动力去大力开采石油,OPEC可以通过灵活调控产量来间接控制油价。

那问题就来了,OPEC为什么愿意比别去抢占他们的市场份额?其实更多的考量是为了让埋在地下的原油变成“黄金”,使得数千亿桶尚未开采的原油越来越值钱。

随着非OPEC国家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的逐渐消耗,他们可能在2020后遇到供应中断的问题,这时候他们只能通过投资扩建或勘探来获得更多石油,但以沙特为首的OPEC就具备了厚积薄发的能力,他们的石油供应会相当稳定。

而且就算是OPEC内部也面临着石油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伊拉克),考虑到委内瑞拉这类因通胀、罢工很难恢复生产的国家因素,届时OPEC中的巨头额外吃香。

2030年或达到石油需求的巅峰

据wood Mackenzie的预测,2030年将会引来石油需求的高峰,届时石油产量必须比目前高出930万桶/日才能够满足,到2040年后,石油总产量有望达到9300亿桶,这相当于2017年人们已经探明的1.7亿桶的55%。

不过在此之后预计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可能减少石油的依赖,还有替代性能源也可能动摇其地位。下图为OPEC和非OPEC石油产量占比分布,注意OPEC的是实际产量而非最大可产量。

(蓝色线为OPEC,黑色线为非OPEC)

美国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美国多年以来都是原油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不过正所谓“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美国通过近几年的技术革 命,在页岩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举跻身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

由于其1973年来饱受石油危机的侵害,而美国想掌握全世界所有重要物资控制的野心又人尽皆知,除了充当石油行业技术性的颠覆者这一角色,美国还企图通过自身法律地位和金融体系抢夺石油的话语权。

美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美国如今的石油储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Rystad Energy在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已经成功超越沙特成为全球第一石油储量的国家,储量约为2640亿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页岩油,和俄罗斯、沙特并首成为原油储备最多的三大国家。

为了能把控未来原油市场的节奏,NOPEC法案可能只是美国的一步棋。如果该法案通过,那么以沙特为首的OPEC就有可能会遭受到严重打击,因为其在美国市场可能会受到巨额罚款以及一系列市场限制,这可能使得OPEC失去美国市场。

如果开了这一先例,其它国家竞相模仿建立于类似于美国的反石油垄断机制,那么届时OPEC的根基或许被动摇,一些小的石油产出国是首当其冲的炮灰。

未来美国可以借用其金融体系和强大的原油储备资本来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新OPEC联盟。”当然,即使美国不这么做,其目前在市场的影响力也是任何国家难以匹敌的。

包括喊话沙特增产,纵使百般不爽仍是一定程度应允了美国的请求,再到美国以一己之力退出伊核协议,纵使欧盟求情又有何用,欧洲的大型企业又有谁敢去买这廉价的石油倘这遭浑水,恐怕美国的霸权之路还将延续。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