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期货要闻 - 正文

国债期货将可能成为我国持仓规模最大的金融期货品种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05-26 10:39: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如今凡是做债的交易员,不关注国债期货几乎不可能。”鹏扬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王华说,国债期货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一个极为成功的品种,上市以来一直稳定发展,成交量、持仓量快速上涨,不到5年时间已经成长为一个主流品种。

王华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谈到了上述感受。在他看来,国债期货对鹏扬基金收益的帮助可以用巨大来形容。他认为,进一步完善国债期货产品体系,加快推出2年期、30年期等品种是大势所趋。如果未来5到10年能够实现顺利发展,国债期货将可能成为我国持仓规模最大的金融期货品种。

市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王华是我国市场较早投资国债期货的从业人士之一。在他看来,我国国债期货自上市以来,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刚上市后到2016年中期是初创阶段,当时投资者对国债期货的交易、定价都还没有经验,市场交易量较低、流动性较差,但套利空间很大,投资者结构也相对混乱。

2016年底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在当年四季度的债市大幅波动行情中,机构使用与不使用国债期货,在收益率上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此后市场关注度、投资者参与度、交易活跃度、持仓量都大为提升。

到现在国债期货市场进入稳定快速增长阶段,总体来说投资者更为专业,不仅公募机构加入了国债期货交易,以前做商品期货的投资者也加入国债期货市场,引入了新的操作思路,现券市场与国债期货的联动性也进一步增强。

“国债期货是我国金融市场上一个极为成功的品种,上市以来一直发展稳定,成交量、持仓量快速上涨,经过不到5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主流品种。如今凡是做债的交易员,不关注国债期货几乎不可能。”王华说。

统计显示,目前国债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持仓比例超过80%,其中私募机构、证券公司是交易主力。

国债期货帮助避险

鹏扬基金的前身鹏扬投资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固收私募,2016年鹏扬投资实现“私转公”成为公募基金,目前管理的数百亿资金规模中,债券资产占比达到90%左右。

王华介绍,国债期货2015到2016年开始上量,鹏扬基金大规模运用国债期货也是从2016年开始,利率债和国债期货是鹏扬基金目前最主要的交易工具。鹏扬基金在国债期货市场主要做投机和套期保值类交易,日常持仓逾千手。目前,鹏扬基金在国债期货市场的占有率是最高的。

“国债期货对我们收益的帮助可以用‘巨大’来形容,如果没有这个工具,公司全部产品的收益率完全无法达到现在的水平。”王华称,2016年底开始债券市场经历牛熊转换,2016年11月至12月间,债市剧烈波动,国债期货盘中一度跌停。在此过程中,鹏扬基金的操作提供了一个经典的空头套保案例。

他介绍,2016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公司判断债市风险上升,开始减持债券,到10月份鹏扬基金的久期已经减到很短,基本没什么杠杆了。即使如此,投资组合依然有2.5到3的正的久期无法再减,“毕竟不可能全部持有现金资产”。

当时,鹏扬基金采取了通过国债期货大规模对冲久期的做法。“如果当时没有国债期货,公司又如此看空市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忍痛斩仓信用债。信用债市场流动性并不好,要减持数百亿规模的信用债,一来减持周期会比较长,二来一定会对市场带来持续冲击。”王华说,鹏扬基金当时选择建仓约7000手国债期货,此举帮助公司整体下降了1.5到2左右的久期。在债市整体下跌的过程中,公司并未受到太多损失,不需要被动减持现券,也对债市起到了稳定作用。

王华介绍,今年一季度债市快速上行,鹏扬基金通过国债期货交易快速提升久期,投资组合在一季度实现了良好收益水平。历史上,鹏扬基金投资国债期货的年化收益率达30%至40%。

建议完善产品体系

王华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利率期货发展最为成熟的是美国和欧洲市场,这两个市场都有至少4个主要的国债期货品种,即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与我国相比多出短期、超长期两个品种。

“5年期和10年期品种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2年短期代表了短端需求,30年超长期则代表了保险公司等机构的资产配置需求。”

王华表示,因为缺乏衍生品工具,国内一直都没有大规模运用利率曲线交易,未来国债期货市场如果能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推出2年期和30年期品种,将给国债期货市场带来非常好的补充。有了这4个品种,整个利率曲线就都可以交易了,机构的投资策略也会进一步丰富。

王华认为,由于国债期货市场逐步发展,机构可以对冲掉所持有的现券的利率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现券市场的扰动,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增加机构买入信用债的意愿,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从成熟市场的实践来看,丰富国债期货产品,加快推出2年期、30年期等品种是大势所趋。

他预期,如果未来5到10年能够实现顺利发展,国债期货将可能成为我国持仓规模最大的金融期货品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