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力争提前完成压减粗钢产能任务)
2017年的中国工业经济表现亮眼,多项工业运行指标超出预期:2017年中国工业扭转了自2010年以来单边放缓的走势,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更是创下了2013年以来的新高。
原材料行业的复苏是工业回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1月3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表示,此前长期困顿的原材料工业在2017年实现了46%的利润增长,拉动整个工业利润增长超过了10个百分点。
去产能在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及利润增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在两年时间中至少压减了1.15亿吨粗钢产能,并彻底出清了1.4亿吨的“地条钢”产能。工信部表示,今年将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的上限目标。
中国的新旧产业正在加速切换,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典型。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工信部透露,正在和公安部门讨论,修改道交法的时候给智能网联汽车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发展余地。
原材料工业利润增长46%
在1月3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7年中国的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整体形势好于预期。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6%,相较2015年和2016加快了0.5和0.6个百分点,改变了自2010年以来单边放缓的走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中国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了28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3.9%,比上一年同期提高了0.54个百分点。”
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创下了2013年以来的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21%,比上一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苗圩表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去产能成效的显现,近几年比较困难的原材料工业生产经营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好转:2017年原材料行业利润大幅增长46%,高于整个利润增长的一倍以上,拉动整个工业利润增长超过了10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张航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去年中国工业效益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就是上游原材料行业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由此而来的利润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方面,工业的上下游之间有着巨大的分化:2017年,中国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66511.1亿元,增长18.2%,而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586.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6倍。分行业看,2017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8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更是增长2.9倍。
“对下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成本端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速度快于产出端的工业产成品价格的上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挤压了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也正是上下游利润分化的原因。现在要注意防止工业长期出现价格的‘高进低出’的倾向。”
在张航燕看来,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因为后者并不具备需求彻底好转的基础,其上涨更多地和去产能、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收缩以及供求不平衡相关。张航燕认为,原材料行业的价格和利润可能略有回落。
去产能是原材料行业效益改善的重要原因。苗圩表示,2017年5000万吨钢铁去产能的任务会超额完成。此外,长期扰乱市场秩序的1.4亿吨“地条钢”在去年也全面出清。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发布会上表示,1.4亿吨“地条钢”产能的退出有效扭转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规范了市场秩序,使得钢材价格逐步回归,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辛国斌表示,2018年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坚定不移的进一步抓好钢铁去产能工作。“在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梳理薄弱环节,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尽去,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的上限目标。”
根据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6号文),中国计划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从数字上看,后期的去产能空间已经不大,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收尾善后,并有效控制新增产能。”
辛国斌介绍,今年去产能的重点一是建立打击“地条钢”的长效机制,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二是以处置“僵尸企业”为抓手,坚定不移的去除低效产能;三是督促各地做好产能置换工作,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四是分解落实好今年钢铁去产能计划,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新能源汽车产销“三连冠”
苗圩表示,2017年工业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其中一个亮点是新能源汽车,去年这一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了51.1%。
苗圩指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处在世界的前列: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2017年底与2012年相比,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高了2倍,价格下降了70%。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展望》(下称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幅有望达到47%,产销量将突破110万辆。
此外,苗圩介绍,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系统,中国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动力电池的产国;中国已有四家企业进入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前10名;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成了规模化的充电服务网络,车桩比大概可以做到1.3到1.5的比例,国家电网公司也在高速公路的沿线布局建设充电设施。“所以,整体上来看,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抢占先机的重要机遇,我们把这叫‘换道超车’。”
工信部还将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的发展。苗圩表示,当前部分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开始上路试行驶,不过现在的法律还有所限制,工信部正在和公安部门讨论,修改道路交通法时应为智能网联汽车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发展余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很多以ADAS为主的自动辅助系统已经投入量产和使用,标准法规也比较成熟。解决DA(驾驶辅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更多的是适用的法律环境等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则透露,去年成立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参与并支持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总体推进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使用公共道路进行测试的规范》等政策法规研制修订,并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的研究。
据悉,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初步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30,汽车DA及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将成为新车标配,HA/FA(高度/完全自动驾驶)级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达到10%,汽车联网率将接近10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