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司+农户” 风险移至贸易商)
据李华武介绍,去年是苹果产出的小年,他家的产量总共为3万多斤,只卖了8万多块。
苹果树有大小年结果之分,果树在进入盛果期后,容易出现一年结果多,一年结果少,甚至不结果的现象,有的隔一年,有的隔两年。这种不正常的隔年结果现象叫作“大年小结果”。
相对去年,今年情况明显好转。随着“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有专门人员对农户的果树进行修剪、施肥方面的技术指导,苹果销售难问题有所缓解。
“俺家的苹果在11月15号之前全部卖完了,而且卖给公司的苹果每斤都比市场上贵两毛钱呢!”李华武说道。
据刘文彬介绍,近几年,有很多当地果农培育讲师给农民进行讲课,每月大概有3次培训。比如以往果农对果树使用化肥,长出来的苹果不仅个头小,还品质差,后来随着讲师的引导,农民开始加大有机肥的投入,不仅改善了苹果口感,而且一亩地产量还高了七八百斤,现在一亩地最高能达到快4000斤。
白水县盛隆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保智表示,“公司+农户”模式实际上是将果农的种植风险转移给了贸易商。
据悉,在每年苹果成熟之后,果农将所有的苹果按照一定的售价销售给贸易商,在拿到货款之后,果农的收益情况基本上已确定。随后的价格波动风险将由贸易商来承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苹果的需要量显著提升,但苹果不是必需品,一旦售价出现显著上涨,需求量就会下降,进而会影响公司的收益。”侯保智表示。
由于苹果产业价格频繁波动、缺少远期价格指导与风险管理工具,产业发展难以跨越瓶颈,给贸易商等的经营带来了困扰。“如果从果农那里收上来的苹果每斤超过3块钱,贸易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利润了,只能承受亏损。”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我国苹果以内销为主,出口量占比较少。消费总量较大,消费结构单一,主要以鲜食消费为主,占到总消费的八成以上;加工产品消费占比相对较小,目前在10%左右,加工环节主要以果汁、果醋、果酱等下游加工企业为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