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旺盛 大商所建立多层次避险体系)
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商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融合日益紧密,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旺盛,迫切需要加强价格波动风险管理的期货市场。
昨日(11月15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油脂油料产业大会”上,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表示,为了健全商品期权体系,将尽快推进玉米、棕榈油等期权品种上市。目前油脂油料品种体系健全,期现结合紧密,初步建立起由期货和期权、场内和场外构成的多层次避险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旺盛
风险管理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一项重要功能。
据了解,大商所的法人客户已经达到10万个,同时法人客户的持仓比正在逐渐增加,目前占市场持仓46%。同时,王凤海表示,参加油脂油料大会的产业客户占比也超过60%。法人一方面是市场风险的管理者和转移者;另一方面也是风险的承担者。整个风险管控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管理体制。品种成交量和成交额的不断增长得益于国内旺盛的风险管理需求。
今年1~9月份,大商所的成交量只占市场总成交量的35.77%,但是持仓规模占到43%。在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风险管理平台。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永革表示,企业的发展需要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产融双驱,推动产业的升级,企业必须结合金融、期货、期权、汇率等工具,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而企业想要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场外期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场外期权,实体企业可以将风险转移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由子公司利用期货市场来对风险进行对冲,使实体企业并不需要自己直接参与期货市场。此外,场外期权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并且可以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来设计产品,对于企业来说,风险管理的效果更好。
产业大会召开12年来,油脂油料期货在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现货贸易方面,70%的棕榈油,50%的豆粕,40%的豆油的贸易均采用基差的方式进行定价。基差贸易的定价改变了原有的由于一口价的方式导致远期定货和生产安排的计划性受影响的情况。
推进玉米、棕榈油
期权品种上市
豆粕期权是国内首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的上市填补了国内商品期权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产业链品种工具,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更为丰富、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交易策略。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期权产品的出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精巧的投资工具,在期货、现货和期权之间建立起一个网状关系,三个市场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得价格发现和资产配置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期权时代的到来使得投资产品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胡俞越表示,今年豆粕及白糖期权的成功上市,是我国期权市场发展新的里程碑,对交易方式、市场风险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健全商品期权体系,王凤海表示将尽快推进玉米、棕榈油等期权品种上市。此外,王凤海称,大商所将推动铁矿石、棕榈油、黄大豆2号、黄大豆1号期货国际化,引导境外投资者和企业直接参与国内期货市场。以豆粕、玉米、铁矿石期货为试点,引入做市商制度,探索推进主力合约连续,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加快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稳步扩大“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试点,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性风险管理服务。
建立多层次避险体系
今年以来,油脂油料现货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相关品种的进口量、消费量同步扩大。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国内油脂油料品种现货价格受国内外市场因素的影响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据了解,今年大豆的进口量和国内产量双双创新高。其中,中国大豆进口量今年有望突破90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国产大豆产量超过1400万吨,创近六年新高。下游饲料及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速度加快,豆粕需求显著增加。此外,棕榈油消费需求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口量较去年明显增加。
王凤海表示,为满足行业避险需求,今年以来,大商所落地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初步建立起由期货和期权、场内和场外构成的多层次避险体系。
“一是成功上市豆粕期权;二是上市黄大豆2号期货新合约,将南美、北美大豆纳入交割范围;三是加快场外市场建设,深化油粕品种仓单串换业务,探索开展集团间仓单串换;四是不断深化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立项支持了32个“保险+期货”试点,涉及现货规模超过75万吨,范围覆盖全国7个省区,32个试点中有15个在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五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联合地方期货业协会、期货公司与33所高校启动人才培育项目,推动衍生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王凤海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