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低油价,国际石油公司(私营)2016年来已经削减了超过24%的新增上游油气开采投资,这是继2015年削减了25%后,连续第二年的大幅度削减开支。
近日,由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显示,受困于低油价,国际石油公司(私营)2016年来已经削减了超过24%的新增上游油气开采投资,这是继2015年削减了25%后,连续第二年的大幅度削减开支。
油价的低迷也让国内的三大石油公司“节衣缩食”。在上游勘探开采板块巨亏的情况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今年合计资本支出将减少8%左右,总规模约295亿元人民币。
作为油气产业“新势力”的北美地区,其页岩油气开采方面受到的削减在过去两年达到了52%;而同时,来自目前原油最大买家的中国原油产量正在逐步减少,今年8月份达到了历史以来最大的同比跌幅——9.9%。
这样的预期引发了市场目前对于原油价格走向的巨大争议。一方面,市场担忧在明年原油供应重回紧张甚至“短缺”,而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中东地区国家的“逆势增资”也让不少人对于减产协议的影响保持怀疑。
“OPEC承诺在11月底之前实现削减生产,以防引发重大和不必要的抛售,”盛宝银行分析师Ole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诸如伊朗、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等国都希望豁免减产协议,油价短期前景在45-55美元的区间,而至2017年或达到60-65美元。”
削减投资应对寒冬
以世界最大的国际石油公司壳牌为例,其在发布半年报时就向媒体表示,壳牌在今年的投资额会达到290亿美元,但这显然是削减后的数字。就在5月份壳牌还曾公开表示,今年的投资不会少于300亿美元。
持续削减投资的背后是其上游板块的盈利能力持续减弱。据壳牌Q2报表,今年上半年其上游业务共亏损27.6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亏损6.6亿美元,一年内其上游板块的亏损额度扩大了4倍有余。
在这样的背景下,壳牌的投资缩水就不令人意外。“我们今年提供了一个更低、更可预测的计划,投资规模为290亿美元。”荷兰皇家壳牌CEO Beurden表示。
一位长期观察国际石油公司的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早些时候壳牌对于投资规模的预计为330亿美元,“后来这一数字变为300亿美元,直到半年报公布时这一数字最终定格在290亿美元。”他说。
这种缩减的力度和过程也说明了壳牌对于其全球市场上的资产布局。“壳牌会持续地出售非核心资产,降低各项成本以增加现金流,应对目前的低油价处境。” Beurden说。
而上述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上半年收购BG之后,壳牌已经成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制造商,“BG提供的协同效应将在2018年为壳牌提供45亿美元的现金流。”他说。
不过,大量的投资削减并没有导致石油产量的减少,反而因为技术的改进以及开采区块的优化实现了产量增加。壳牌Q2的日产量为350.8万桶,同比增加28%。而290亿美元的投入也被认为是维持壳牌持续增长的必须投资。
“壳牌的资本投资将在2020年达到25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如果低油价需要,公司可以进一步减少这种投资,不过每年仍需要花费大约250亿美元来确保增长。” Beurden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家国际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的身上,在上游业务利润锐减、投资额也减少的情况下,二季度维持到每天400万桶的产量,几乎与去年同期没有区别。
这或许意味着,许多人所忧虑的因投资减少而导致的原油供给不足不会发生。“尽管中国的产量也在减少,但它的需求增长仍然是创造供需平衡的重要部分,” Ole说,“但中国经济增速的和战略储备积累放缓,或将损害这一进程。”
成本下降与创新投资
实际上,原油开采的成本与大公司的投资模式,随着不断更新的技术以及融资方式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依据IEA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能源投资为1.8万亿美元,但由于上游油气投资的急剧下降,对比2014年实际下降8%,这样的下降同样也影响到了石油等化石能源在整体能源需求结构中的比重,石油和煤炭的消费比例正在逐步地下降,这两类化石能源的需求增速也在进一步放缓。
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削减,以及大公司在油田开采上采取的各类降本增效的措施,全球范围内投资的减少并未能导致原油实际产量的降低。以美国的页岩油气开采技术为例,随着近几年不断研发,2015年当年其成本下降就达到30%。
Ole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油价如果恢复到60-65美元/桶的水平,将会对美国页岩油气商产生巨大激励。“这同时也将会减少石油供应不足的风险。”
“上游油气资本支出的剧烈回落主要是因为成本缩减、效能优化以及活动减少。”IEA表示,“但是,一旦对服务和设备的需求迅速回升,上述情况有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这份报告显示,由成本减少导致的资本支出减少占总量的2/3,剩下的1/3才是开采的减少。无论是国际石油公司还是国家石油公司,这类以内部现金流支撑其投资活动的大型石油公司,都在降本增效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为例,其董事长王宜林曾在多个场合表示,2016年中石油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整体的降本增效。长庆油田勘探部副处长刘显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整体投资预算减少两亿的情况下,公司2016年需实现新增探明储量3.65亿吨,与2015年持平。
而另一方面,投融资渠道的多样也为全球油气上游开采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一影响在北美页岩油气开采上面尤其明显。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际石油公司还是国家石油公司,其投资来源主要依靠公司内部的现金流,而美国公司主要是依靠债务融资。“页岩项目更短的投资周期以及对套期保值的广泛应用使得独立的页岩油气生产者依赖高杠杆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在低油价时期遇到了巨大的困境,该行业在过去两年中的投资下跌了52%。”IEA方面表示。
美国页岩油气开采获得极大的成功后,在掀起一场能源革命的同时也为各类油气公司提供了过去不会选择的融资模式,高杠杆率不仅助推了美国油气产量的猛增,也让这些传统石油巨鳄们开始重新思考金融资本与油气产业的合作模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