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中国央行近期政策变动点评:短期释放流动性以稳经济,中期为全球央行紧缩周期做铺垫

来源:中信期货 2018-04-1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人民银行频频出手,多项政策连续出台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这标志着未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业自律约定将放开。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从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同日,上述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金融部门去杠杆政策基调下的重要一环,利率市场化迈出坚实步伐

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之一,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息差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用基准利率计算,近一年的息差基本在2.80附近保持稳定,而工农中建交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普遍存在贷款利率上浮的情况,因而息差略高于基准利率计算息差,大约在2.95附近。

当前基准利率未变,但放开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商业银行为增强其存款业务的吸引力,势必会产生上调的存款利率的冲动,对市场中实际存款利率水平而言将产生变相加息的效果。上调存款利率并不是无止尽的,极端条件下,贷款利率是其“加息”的上限,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不太可能完全放弃息差。根据银行的规模以及经营状况不同,利率上调的幅度大约在10-45%之间,越具有竞争力的银行上调的幅度会越大。

从中短期来看,上调银行利率的一个直接的影响在于调整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在金融监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过去通过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存放资金的利率敏感型客户的投资渠道受到更加严格的管控,这部分客户在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将倾向于将资金投向结构性存款业务,这对于表外业务表内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尽管负债端只是实现了不同项下部分资金的转移,但是将影子银行问题转化为监管更加严格也更加规范的表内业务,会令银行的隐性坏账率显著降低,风险更为可控。

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假设贷款利率不发生重大调整,商业银行自主上调存款利率势必会令息差收窄,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挖掘新的盈利模式,从传统银行转变全能型银行,培育核心竞争力。以美国银行业为鉴,20世纪60年以来,其商业银行收益结构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银行非利息收入从7%左右上升到世纪末的30%,服务和自营类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60%。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专门提及金融市场开放的问题,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势必加剧竞争。本土商业银行应当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借鉴并吸收外资银行的业务模式及管理理念,完成华丽转身,才能更好的应对错综复杂的金融环境中潜伏的各种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