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南华期货宏观经济日报

来源:南华期货 2017-06-16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美联储加息如期而至

北京时间15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区间调升25个基点,从0.75%-1.0%上调至1.0%-1.25%,与市场预期一致。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4次上调利率,今年内的第2次加息。美联储FOMC决议声明显示,美联储此次货币政策决定的投票结果为8:1,在16位美联储决策者中,有8位预计2017年将加息三次,有4位预计2017年将加息4次。美联储将2017年的GDP增长预期从2.1%上调至2.2%,将PCE通胀预期从1.9%下调至1.7%。

FOMC声明重申通胀将在中期内维持2%水平。预计经济状况将进一步支撑循序渐进地加息。美联储表示预计将在今年实施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具体而言,缩表起步阶段的上限为每月缩减100亿美元,其中国债为6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为40亿美元。缩表规模将每季度扩大,缩表的最终月上限是国债300亿美元、MBS200亿美元,总计500亿美元/月。如果经济状况发生改变,将停止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进程,并动用所有选项内的工具。

美联储鹰派紧缩的长期基调是确定的,政策理性回归。虽然市场现在对6月加息并不意外,但必须正视的是,美联储在2015年和2016年均只加息了一次,而2017年半年就加息了两次,美联储用行动再次验证了自身从长期鸽派向新鹰派的渐次转变,美联储政策理性回归。美国经济早已迈过加息门槛,美国劳动力市场则接近并达到自然率水平,长期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2%的温和通胀水平之下。为避免长期储蓄函数被破坏,美联储快速加息始终是符合政策理性的,且与央行维持物价稳定的长期首要任务相一致。就业和通胀数据短期波动无碍长期政策路径的持续修复。即便近期非农就业数据表现乏力、通胀呈现下行走势且零售销售不及预期,美联储加速加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都不会改变,2017年加息三次基本是确定的,变数在于第三次加息的时机选择,9月、11月还是12月,目前看来都各有利弊。6月加息之余美联储还公布了缩表计划,但其初期规模较小,属于尝试性行动,也只有在基准利率提升至温和通胀水平之后,缩表才需要从2017年开始的尝试性行动转变为真正的大规模行动。

美联储会根据三季度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表现来相机决定缩表和加息的操作顺序。如果三季度经济表现令美联储满意,那么将在9月份加息,之后启动缩表;而如果三季度经济会调幅度较大,则会选择先启动缩表,将加息推迟至12月份。加息和渐进缩表的相继搭配将使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选择空间更大、更为灵活。

美元的中长期强势再获支撑,美国基准利率加速上行的趋势确立。尽管从市场短期反应来看,6月加息靴子落地反而成为美元指数下行的推动力,但从长期相关关系来看,鹰派紧缩依旧是强势美元的重要助力之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美元指数近期持续下行,但美元指数的绝对中枢水平依旧很高,较2010-2014年80的中枢水平明显处于重心上移的阶段。因此,美联储的6月货币政策决定既不会对美元指数形成超预期的走强推动,也不会给美元指数带来下行拉力,美元指数今年大概率在95-100的强势区间内波动。美国基准利率加速上行的趋势逐渐从异见转变为共识,美联储朝着利率正常化靠拢的速度超乎预期。美国利率的正常化速度将比金融市场所预料的要快,加息和美联储表态强化了这一点看法。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在2020年之前正常化至3.5%的水平,耶伦表态支持了这一看法。近期美国通胀数据发布之后,美联储对自身利率正常化进程越来越满意,对取决于数据的依赖程度也有所降低。

中国央行跟进加息的概率很小。6月加息用行动确定了美联储鹰派加息的基调,并由此将对美国经济以及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短期来看,大部分非美国家并不会因此转变自身整体偏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增长中枢下降,大部分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周期落后于美国,跟随性加息将不会于2017年大范围出现。中国的“加息”已经走在美国之前,国内广谱利率已经提前抬升。从债券市场看,中美利差也明显扩大。中国债券市场隐含加息次数达到了3次,大大超过美国实际加息次数。伴随一行三会持续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下,市场流动性已大大收紧,市场资金利率已经得到了明显提升。

3月份之后,中国央行的紧缩政策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于美联储,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经对本周美联储可能进行的加息进行了提前对冲。另一方面,近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走强,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可以更加独立。

综上所述,美联储如期将基准利率区间调升25个基点,从0.75%-1.0%上调至1.0%-1.25%,确立美联储紧缩的长期基调,美元中长期走势再获支撑,美国基准利率加速上行的趋势确立;中国央行跟进加息的概率很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