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金属期货 - 正文

徐凌:期货公司可助力供给侧改革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宋薇萍 2016-05-21 09:59: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海通期货年内有望挂牌新三板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期货公司该如何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特别是在钢铁有色行业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风险管理子公司平台,更好地为产业客户做风险对冲及管理服务?近日在供给侧改革与期货市场沙龙间隙,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就上述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2005年,海通证券收购上海黄海期货。从彼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资管规模近150亿元,位居行业前列;市场份额并没有因为股指期货交易萎缩而减少,海通期货在一些主要品种上的市场份额超过10%。对此成绩徐凌给予积极评价,但他也指出,期货公司在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痛点”,如何化解自身“痛点”去帮助企业解决疑难,这是包括海通在内的期货公司都在思考的难题。

收入来源三足鼎立

记者:近期期货市场行情大幅波动,海通期货在风控方面是怎么做的?

徐凌:在这波大起大落的行情中,期货公司并未出现风险事件。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期货公司的市场风险意识很强,期货公司特别是一些大型期货公司经过多年历练,组建了强大的风控团队。

海通期货也有这样一支专业的风控团队,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这种情况。主要是加强了对客户的管理,做好解释沟通工作。风控部门通过对市场价格波动率的分析统计,实行保证金管理动态化、科学化,利用调节保证金杠杆来控制风险。盘中加强实时监控,及时发送追保通知,做到有理有据,并对风险账户坚决执行强制平仓等风控措施。此外,我们在盘前、盘后还对客户持仓进行分析,通过压力测试来排查潜在风险隐患,做到提前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

记者:今年以来商品期货成交大幅扩容,期货公司2016年净利润是否会因此有较大增长?

徐凌:期货市场扩容与期货公司的盈利相辅相成。其实,期货公司经纪业务基本趋于微利状态。今年对很多期货公司来说,最大压力可能是股指期货交易的萎缩,商品市场扩容可能并不足以弥补。

海通期货之前业务也是以股指期货为主,股指成交额在公司占比超过80%,其他商品占20%。现在股指期货这80%几乎没有了,每天能从股指期货收回来的净手续费很低。由于商品的活跃,海通期货净利润并没有受股指期货的影响,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过去期货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分别是佣金收入、利差收入和交易所减免。我认为,未来期货公司收入来源理想状态应该是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和衍生业务三分天下的局面。

其中传统业务仍是经纪业务;创新业务包括资管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国际化业务;衍生业务则包括期权做市业务、场外期权业务、期货+保险业务等等。这些业务如果做好了,期货公司将大有可为。海通期货也在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平台推进这些业务。

助力供给侧改革

记者:在供给侧改革中,期货公司有什么作为?

徐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风险管理在供给侧改革提出后显得相当重要,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将大有可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包含运用基差交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等多种模式所形成的期现结合业务,可以真正帮助企业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

场外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蓝海,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有很大发展空间。海通期货把风险管理业务作为一项战略转型业务,子公司充分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场外交易团队,尝试开展场外交易业务和“期货+保险”等业务,也在争取做市商业务资格,希望能为现货企业提供更多服务。

记者:期货资管业务目前面临什么样的难题,海通期货今年有何打算?

徐凌:严格说来,期货资管与券商资管、基金资管平台一样,市场一样,监管政策也一样,所有政策对这三类机构都是平行的。期货资管具有后发优势,未来3-5年,一定会有期货公司的资管规模做到500亿-1000亿。

不过,期货资管仍是新生事物。期货业内也在呼吁,让更多机构和社会各界提高对期货资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希望期货资管能取得同等国民待遇,比如在净资本方面。目前资管业务所需要的风险资本准备与经纪业务是一样的,我也经常听到同行的呼声,期货资管占用净资本太高,希望在此方面有所调整,至少能跟券商资管保持一致。

期货资管业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道业务,一类是主动管理。资管业务的核心价值是主动管理能力。对于以通道业务为主的期货公司来说,主动管理型人才是不足的。我们正在引进量化对冲人才构建我们的量化平台。

有望年内挂牌新三板

记者:海通期货在新三板上的筹备进展如何?

徐凌:海通期货正在筹备登陆新三板,目前正在走流程,如果进展顺利,年内可以争取在新三板挂牌。

记者:海通期货在国际化业务方面是如何布局的?

徐凌:对于国际化,我们有很多设想。监管政策允许境内期货公司到香港地区设子公司后,海通期货积极响应。目前海通期货香港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正在筹建过程中。

记者:海通期货与海通证券在行业内率先将研究部门进行了打通,此举收效如何,给期货公司带来了什么变化?

徐凌:研究所合并是出于海通证券、海通期货双方的共同考虑,海通证券希望整合集团研究资源,实现研究资源一盘棋。海通期货也希望通过合并,获得海通证券乃至集团旗下各专业子公司(比如海通国际)的研究支持。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目前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业务多元化、混业化、机构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下,期货公司自己搭建一个全能型的研究平台显然不现实,内部研究资源与股东方、战略协同方等外部力量融合是必然趋势。只是这种融合,是采取管理架构上的合并还是资源对接、利益互换,还有待于实践检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