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魅力——当然对不少人来说是创伤性记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不可预测性。比如从2011年10月起连跌了四年多的黄金曾让无数“中国大妈”跺足捶胸,“黄金无用论”的论调也再次甚嚣尘上。然而今年以来“无用论”却出现被打脸剧情,黄金价格引来神反转,金价不但经历了30年来表现最好的第一季度,且到目前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0%。
这一涨幅意味着在过去至少半年里买入黄金的投资者都获得了不菲的回报。这一回报率虽然和铁矿石、螺纹钢等充满炒作题材的黑色系金属没法比,但如果将参照系放在哀鸿遍野的股市,那么买黄色金属的人就堪称人生赢家了。
能顶住一些不靠谱的大牌分析机构不断释出的看空言论,直面惨淡的市场依然买入的投资者,值得获得利润的奖章。而在这个市场里,成为赢家的又有哪些人呢?
“中国大妈”和“印度新娘”一直是黄金需求端坚定的力量,这也使得中印在全球黄金需求榜上长期牢牢占据前两名的位置。从佩戴的黄金饰品到投资用的金币和金条,这两大买家对黄金的兴趣涵盖各个角落,即使被套牢也始终不离不弃,因此堪称黄金生产商最好的朋友。今年“中国大妈”和“印度新娘”都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当然,其中有不少或许只是损失较少了一些,但对于铁杆“金虫”来说,价格涨跌都是浮云,唯有闪亮金属才是永恒。
其实“中国大妈”和“印度新娘”都是个人投资者,在黄金市场上,机构的力量更为庞大,他们在这轮行情中获益更丰厚。
全球央行是金价上涨的受益者之一。目前全球央行共持有超过3.27万吨黄金,按照近年来每年大约3000吨的黄金矿产量计算,央行的金库可谓全球最大的“富矿”,下面储存有超过10年的产量。本来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与美元脱钩,理论上讲黄金已被从货币体系中剔除出去。然而大部分国家并没有因此摒弃黄金,而是宁愿那些400盎司一块的金条在地下蒙尘。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事实证明央行存金还是有道理的,于是2010年后央行成为黄金的净买家,这一趋势一直到现在仍未结束。
事实上,央行对黄金的兴趣可以追溯至17世纪末“央行之母”英格兰银行刚建立的时候,和这一长期传统相比,本世纪初刚刚创立的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则是买入黄金的“新贵”。
黄金ETF自打在市场上亮相的第一天起,就扮演着大玩家的角色。在2006年到2012年的七年中,黄金ETF每年至少会买入235吨黄金,这样的大胃口,有力地为黄金的超级牛市提供了动力。可从2013年起,之前积累了大量仓位的ETF开始转换角色,大量沽出黄金直接导致当年四月黄金“断崖式”下跌,黄金市场也从那时起完成从牛到熊的转变。不过今年以来,ETF貌似又成了市场中的一股“正能量”。今年第一季度不仅ETF建立了大量的买盘,而且资金流入创下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
与“中国大妈”、“印度新娘”以及央行比起来,ETF持有黄金的流动性要高得多,因此其仓位也被看作黄金市场景气程度的晴雨表。然而即使市场化程度最高的ETF,对于建仓价格的估计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像股票可以用市盈率来衡量价值,黄金的价格形成机制比较玄幻,在供应和需求这些基本面上基本稳定的数据很难解释价格为何大幅波动,影响价格更多的因素来源于琢磨不定的投机心理和避险意识。
“心理溢价”使得黄金很难用简单的“捡便宜”或者“买贵了”来描述买入的价格。当然,那些在每盎司1900美元“云端价格”买入的人想要获利还需要更多的耐心。不过,好消息是黄金本身体积小、耐磨损且不腐蚀,这些被马克思称为“天生货币”的属性让其保存起来并不那么麻烦。而且虽然这类资产并不会带来利息,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推行的负利率政策,让黄金在持有成本方面的劣势被抹平。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这让有避险属性的黄金继续得到热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那些买入黄金且赚了不少的投资人能安安心心享受今年来赚取的利润。6月份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是个敏感的时间点。“永远不要和美联储作对”,这是每类资金都要恪守的箴言,即使是黄金也不例外,毕竟今年黄金的涨幅中,有一块也是托了美元走弱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