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即便是不算上周末在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大宗商品市场早就流血不止了。
在恐怖袭击发生前12个小时,大宗商品已惨不忍睹:石油经历一个多月的“死鱼反弹”后,本周又重回每桶42美元下方,作为工业晴雨表的铜价跌破每吨5000美元关口,降至六年来的低位,而铝也算是铜的难兄难弟。即使是一贯被认为具有对冲风险作用的黄金也同样表现惨淡,短短十多个交易日内走低超过100美元,黄金期货价格一度触及每盎司1073美元,创下自2010年2月来新低。
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让大宗商品市场雪上加霜。因为投资者在突发事件后风险偏好降低,而面对价格连续下跌,供应方已打出最后一张牌,现在有些无计可施了。
就在一个多月前,商品巨头嘉能可宣布,旗下位于非洲的两个旗舰铜矿将停产18个月,这将导致其铜产量减少约20%,为年内最大规模减产。紧接着10月,嘉能可又宣布将锌的年产量缩减约50万吨,占其产量的三分之一。而本月初,美国最大的铝生产商美国铝业也宣布,将削减冶炼铝产能50.3万吨,以及氧化铝精炼产能120万吨。在大规模减产保价的措施出台后,所涉及金属的价格也确实曾短期小幅上扬。但割腕减产却并没有改变价格下滑的大趋势,随后的市场波动让生产商白忙活。
彭博工业金属指数今年来已累计下滑超过四分之一,跌至2009年3月来新低。在供给方只能苦苦挣扎的情况下,拖累指数下滑的则是需求方出了问题,整个大宗商品市场都笼罩在中国需求不振的阴影中。
这一点和六年前几乎一模一样。不过上次大家寄希望中国因素能够将大宗商品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拖拽出来,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而这次人们想的则是中国怎么能手下留情,让商品价格不至于重归金融危机时的黯黑时光。
遗憾的是,从中国的PMI数据看,全球最大的原材料消费者需求疲弱还在持续。不过,商品价格走低不能全怪中国,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对此也负有责任,因为美联储加息预期也是导致商品价格承压的重要原因。毕竟美联储加息意味着和其他资产相比,大宗商品的持有成本升高,而且加息还会导致美元走强,同样对以美元计价的商品造成压力。
面对来自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压力,大宗商品市场在过去一个月里一直以且行且珍惜的节奏下挫。不过,导致市场再次下挫的巴黎恐怖袭击反而可能成为一波反弹的契机。因为受暴恐影响,法国乃至整个西欧的旅游业、零售业等将受到影响,消费不振让欧洲本已蹒跚的经济雪上加霜。欧洲央行本来就在考虑继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让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借贷更加容易,而这次袭击事件更是给了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更充分的理由,让他能在12月初的会议上进一步放松货币供应。一旦欧元区加大量化宽松力度,甚至采取更进一步的负利率政策,对大宗商品来说的是一个长久利好消息。
当年“9·11”袭击开启了大宗商品市场的黄金十年,现在已经有人给巴黎袭击贴上了“欧洲9·11”的标签,大宗商品市场如果能就此“止血”,那肯定是恐怖分子没有想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