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与六大国间若就核问题达成协议,并解除相关制裁,恐怕会让供过于求的油市面临供给增加,然而水泥及钢铁则料将迎来需求增加,因伊朗势必努力重振经济。
多位参与目前正在进行中谈判的官员周日表示,他们已经接近达成协议,将放宽多项制裁,以换取伊朗当局开发核用途上有所节制,不过周一之前料将不会达成协议。
若解除制裁,对于国际商品市场的影响,分析师主要关注焦点放在石油上。解除石油出口管制、联合国安理会的武器禁运、以及禁止伊朗发展弹道导弹计画,是谈判中最为胶着的分歧点。
但就算在本周达成外交协议,伊朗将得要花上一些时间,才能开始再度大量出口原油,因对石油出口的制裁必须先行正式解除,同时伊朗疏于养护的石油基础设施也需进行现代化。
研究咨询机构IHS的董事总经理Nick Sharma表示,“伊朗可能增添油市供给的幅度为20万桶/日,这并不是很大的数量,”估计伊朗出口要再增加100万桶/日,得要花上至少18个月时间。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表示,如果达成协议,到2016年下半年伊朗的原油日产出可能增加70-80万桶。
作为OPEC的成员国,伊朗坐拥一些全球最大的油田。西方国家对其进行制裁之前,其原油日出口量曾达到近300万桶的峰值。而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制裁造成该国日出口量降到约100万桶。
目前全球原油日供给过剩量估计为260万桶,可获供给的温和增长将加重这种过剩态势,从而有可能威胁到陆上和海上存储能力。
分析师们表示,现货供给的进一步膨胀将拖累价格跌至或跌破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价格水平。
另一方面,尽管伊朗的原油产出潜力已基本上反映到市况之中,分析师表示诸如水泥、钢铁、农产品(000061,咨询)等其它行业也将受到影响。
泰国航运商Thoresen Shipping总经理Ian Claxton表示:“伊朗市场被忽略了数年,一旦制裁解除,该国将得以用石油出口换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资金,从而带动钢铁、电力和水泥需求。他们目前没有水泥生产能力,所以……从印度、中东和中国整船发货的建筑用袋装或散装水泥很可能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大宗商品。”
Claxton补充,伊朗还将需要进口更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玉米和豆粕,“由于当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可支配收入上升,散装小麦、玉米和大米需求亦将有所增加;这些农产品将来自泰国、印度、美国--如果制裁全部解除--以及南美和黑海地区。”
伊朗还曾是对华重要铁矿石供货国,但分析师称由于全球供应过剩以及铁矿石价格刷新最低记录,伊朗的铁矿石出口不大可能大举恢复。
西方大国长期以来一直怀疑伊朗要发展核武器,拿民用核能计划掩盖真实意图;伊朗方面则一直坚决否认。
校对: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