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规模抛售后 美债危机解除了吗?)
危机解除了吗?
今年4月初,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滞涨预期,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美国国债(又称“美债”)遭受到了较大的抛压,投资者对美国国债避险属性的质疑和担忧也在加大。
经历了前期美债抛售潮后,近期美债市场有所企稳。截至目前,10年期美债利率回落至4.362%,5年期、20年期、30年期美债利率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尽管近期美债市场有所企稳,但美国债务到期压力依然存在。多家券商机构分析认为,当下美债面临的困局更多是此前美国长期财政扩张后遗症的逐渐显现,预计美债仍将高波动。
美债市场有所企稳
经历前期剧烈波动后,美债市场近期呈现企稳迹象。
以10年期美债利率为例,今年4月7日至4月11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3.86%最高飙升至4.588%。不过随着美债抛售压力减少,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近期逐渐回落,并呈现企稳迹象。截至发稿,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回落至4.362%。
10年期美国国债期货的价格4月11日一度跌至109.08,目前已回升至110.625。
对于美债被抛售的原因,国信证券认为,4月初美债遭遇历史性抛售,主要是多重因素叠加。首先,美国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对多国加征高额关税,引发市场对滞胀和融资成本飙升的恐慌,投资者转向黄金、非美货币等避险资产。其次,高杠杆交易破裂,对冲基金通过高杠杆的“基差交易”押注收益率下降,但因美债利率快速上升而被迫平仓,引发连锁抛售,甚至导致部分基金破产。
而对于近期美债市场企稳的原因,国信证券表示,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暂停对70多国加税90天,保留10%基准税率,缓解贸易紧张。3月CPI超预期下行,叠加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市场押注年内或降息3—4次以应对衰退风险。
美债危机仍然存在
尽管近期美债市场有所企稳,但在长期滞胀与债务压力下,多家机构认为,美债长期风险仍然存在。
美国国债主要分为短期国库券和中长期附息国债两大类。据中信建投研究,2024年实际到期的美债规模和2025年差异并不大,考虑到2025年融资仍大量依赖短期国库券,2026年实际到期的美债规模仍然会在9万亿美元左右的量级。
美债高波动的根本原因或在于美国长期风险累积。中信证券认为,疫情冲击后美国财政大幅扩张,叠加当前美国政策利率处在高位水平,美国财政的负担在持续加重。美债市场中稳定资金占比下降或放大市场波动风险。并且,市场对于美债避险资产的认可度下降也增加了美债的抛售压力。
中金公司也表示,当下美债面临的困局其实更多是此前美国长期财政扩张后遗症的逐渐显现。2020年以来,在疫情冲击和经济托底等诉求下,美国财政持续大幅扩张,持续多年的财政扩张本身就会推升政府债务规模,加大未来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尤其是2022年以来,为应对高通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持续大幅加息,把美债利率重新推升至较高水平,政府债券平均融资成本也开始显著抬升,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开始逐步暴露。除了成本负担抬升,财政持续扩张下,美国正不断挑战债务上限的约束,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下调和潜在违约的风险。
民生证券的观点称,关税博弈背景下,美国经济仍面临滞胀风险,美联储政策仍需权衡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当前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对美债构成一定支撑,考虑到降息预期仍有分歧,故而美债利率走势仍需密切关注降息预期的边际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若关税冲击和美债供给超预期,加剧流动性压力,可能抬升美债风险溢价,10年期美债利率不排除上破4.5%的可能性,届时美联储将加大流动性以支持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