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万元关键“成本线”告破 碳酸锂产能去化或将提速)
不破不立。虽然不同机构之间的报价存在小幅差异,锂价跌破8万元/吨却已经没有悬念。
截至8月5日,SMM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为8.05万元/吨,富宝锂电、上海钢联追踪的价格则分别来到了每吨7.9万元/吨和7.95万元/吨。期货市场上,与现货关联度最高的近月LC2408合约,8月5日结算价也来到了7.99万元/吨。
这对于行业而言,短期内冲击在所难免,中长期来看却是利好。因为,锂价的持续低价在冲击行业盈利的同时,有望倒逼亏损企业加快产能去化,帮助行业重新实现供需再平衡。
综合多家业内机构观点可以看出,若后续碳酸锂跌至7.3万元/吨~7.7万元/吨及以下水平,将可能引发包括以澳洲进口矿为原料的提锂企业大规模减产。
也就是说,锂价越低,行业减产范围越大,保持低迷的时间越久,产能去化越干净。
产能去化本质上也是一场行业淘汰赛,即以低成本“一体化”产能置换高成本外采原料产能。单位生产过高、前期扩张激进和资金储备不足的企业,很可能会率先倒下。
大范围减产将至
与行业其他不同,锂盐企业的生产成本差异极大,所以其产能去化步伐也不一致。
以当前8万元/吨的价格为例,上海钢联以不同原料成本测算结果显示,8月2日锂辉石制碳酸锂的即期利润为-0.75万元/吨,以锂云母为原料的即期利润则是-2.04万元/吨。
在上述提锂路径出现不同程度亏损的背景下,成本端稳定的盐湖企业却已经可以实现4万元/吨的盈利,同时“一体化”矿石提锂企业也不至于亏损。
正因于此,虽然锂价不断下跌,但是对生产端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只局限于少数高成本锂盐企业,整体供给端还未出现明显收缩。
“即便现货价格跌到8万元/吨附近,第一梯队企业仍然还有单吨5000元~8000元的利润,且在2022年头部企业还留存有的丰厚利润,导致目前并无停产的迹象,扩产和加快技改降本增效的决心坚定无比,供给端出清的条件(时间/空间/需求复苏/停产)目前来看并不具备。”大地期货研究院指出。
光大期货也指出,完全成本在8万元/吨以上矿山项目,暂未出现明显的停减产行为。
这从产量、库存等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佐证。SMM周度产量数据显示,上周碳酸锂产量1.4万吨左右,较5月份高点虽然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是整体依旧处于历史高位区域,去年下半年该数据普遍保持在1万吨及以下水平运行。
产量不断增加,需求增速回落,社会库存数据连续走高。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碳酸锂周度库存由从8万吨左右一路上升,到上周已经增加至12.75吨。
后续如果锂价能够进一步下跌,则有望加快行业整体产能的去化速度,进而帮助行业供需关系重新恢复平衡。
“8万元/吨为第一道成本支撑。如果短期跌破8万元/吨后反弹,并不会引起大量的减产。”光大期货指出,而如果长期均价处于7.7万元/吨及以下的市场价格,才会更大可能引发供应上的收缩。
此外,当市场长期均价保持6.5万元/吨及以下水平时,则可能通过矿山大量减产来扭转供需结构。
“除去格林布什(雅保、天齐共有)外,其他矿山产出矿的提锂成本基本集中在每吨6万元~7.3万元。”富宝锂电指出,若碳酸锂跌破该成本线,倒逼产能出清或将成为现实。
当然,以上潜在的产能去化,将是一个漫长且缓慢的过程。并且,每当锂价出现阶段性反弹时,行业去产能的步伐都会有所反复,这一规律在其他周期行业上已多次验证。
谁能穿越低谷?
2022年碳酸锂60万元/吨的历史高价,是属于特定供需关系下的产物,现阶段已经看不到任何重返历史峰值的可能性。
相应地,锂盐企业的利润率也无法与2022年相比,以产销量的增长来对冲部分单位利润下降的影响将成为必然。只是,面对上述供过于求的市场,部分已经官宣的扩产计划面临中止的风险。
全球锂业龙头美国雅保原计划将位于澳洲的生产线扩建至4条,合计10万吨氢氧化锂产能。近期该公司宣布,在取消第4条生产线的建设后,停止其第3条生产线建设,同时由于生产线的闲置,上述工厂产能将由5万吨降至2.5万吨。
实际上,不仅是雅保,包括国内三大龙头在内的公司前两年也宣布了非常宏伟的产能扩张计划。
2023年3月年报季期间,本报曾报道指出,赣锋锂业“计划于2030年或之前形成总计年产不低于60万吨LCE(碳酸锂当量)的锂产品供应能力”,天齐锂业则“力争到2027年锂化工产品产能达到30万吨LCE左右的水平”。加上盐湖股份“十四五”末形成10万吨产能的规划,三大锂业龙头远期规划产能将达到100万吨。
如今来看,上述远期产能规划能否如期达成,同样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其中,盐湖股份的情况最为乐观,确定性最强。一方面公司锂盐业务集中度更低,钾、锂并存,可以分担锂价低迷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其盐湖提锂成本只有3万元/吨~4万元/吨,可以打败所有的矿石提锂企业。截至目前,除了与比亚迪合建的3万吨锂盐产能无实质进展外,盐湖股份在已有3万吨产能基础上新建的4万吨一体化项目预计年底前核心装置全部建成。
不难看出,在接下来的行业供需再平衡阶段,成本竞争将成为最关键的一项,只有低成本提锂企业才能实现“以量补价”。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实力的比拼,尤其是2021年、2022年行业高位时攒下的家底丰厚与否,决定了企业能够承受低锂价时间的长短。
从这一维度观察,同样是一体化龙头企业更具竞争力,比如盐湖股份、天齐锂业和永兴材料等更为细分的头部公司。
归根到底,以上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的产能去化周期,无疑又是一次“剩者为王”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