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玉米周报:基本面支撑近月,注意市场“冷静期”)
来源:金融界
作者:田亚雄
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本周关于玉米开秤的上行持续被交易。随着市场到货情况来看,新粮并没有显著到厂,实际到厂情况也面临水分大、杂质多的问题,这就让当前的挂牌价格缺少到货量带来的支撑。实际扣量之后·价格可以低于挂牌价格5分-1毛钱的水平。这也让工厂开始下调收购价格。
不过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当前东北的新粮尚未开始大量上市,供应仍有不足。以黑龙江为例,一般来说农场粮一般会在9月25日前后开始收获,最晚十一后就开始投入市场,地方粮更多的是在11月上旬-中旬开始上市。这意味着短期黑吉深加工的大量供应依赖于早期的农场粮和周边的渠道库存。
由于本年度的大豆扩种,农场作为改种的主力,玉米和水稻均有改种大豆的情况,从面积来看,农场的玉米播种面积占黑河地区的18%-20%之间,从今年实际播种的情况来看,大豆播种面积1569.3万亩,比上年增加314.1万亩,同比增长25%,占当地总面积的80%,较去年我们对该地区调研的大豆玉米7:3的种植比例来看呈进一步增加的态势。314万亩的面积对应的玉米产量约为280万吨,如果按照绥化当地820万吨产能来估算,对应至少近2个月的生产,考虑到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农场的早熟品种,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窗口期短缺是确定的。除此以外,渠道库存并不乐观,去年同期绥化周边渠道库存约为100万吨,而在今年这个数字缩水到了20万吨以下。粮源短缺意味着深加工至少在新粮大量上市之前将仍然保持积极的收购策略。
不过引人疑惑的确实是本周米粉加差的逻辑,11月加差已经破位,来到了-130元的水平,对于350-450的加工费而言,这个数字明显偏低。淀粉的基本面看起来虽然较上周出现了提货恢复,但是库存仍保持高位的水平,加工利润的低位也反映出需求仍未改观。而深加工下游淀粉糖的情况更是说明了这一问题,果葡糖浆再度低于成本价出售,而其他糖类的价格也未见好转。
数据来源:钢联,Wind,中信建投期货
考虑到70%的得率,理论上需求持续变弱,应该让深加工企业进一步降低开机,但最近的开机处于恢复趋势很明显不合逻辑。被忽略的来自于玉米皮、胚芽粕等深加工的副产品。由于豆粕价格过高,养殖饲料主体也开始将目光转向杂粕及其他蛋白类替代品。而上述包括DDGS在内的玉米副产品均是良好的蛋白来源。豆粕减量计划并非是一句口号,而且产业端实实在在的担忧和行动。
蛋白替代品的火热也带动了副产品的价格。根据钢联数据,近期玉米皮格一路走高,从8月不到1400元上升到1900元,并且货物一车难求。在新季备货期渐次开展之时,高涨的副产品救了深加工。开机恢复使得淀粉产量仍在增加,也加剧了米粉价差的紧张。
数据来源:钢联,Wind,中信建投期货
北方港口也开启了新粮的收购,2770的收购价下,锦州、鲅鱼圈港周末日均汽运到货3000吨左右,处于近两周均值水平,新陈皆有。港口到货反映陈粮到港较产地销售仍有利润空间。按照当前产地市场2600-2640的价格来计算,2770的价格呈现平水到贴水30元的状态,显示产地陈粮略有空间。
到港情况来看,本周北港因为台风降雨天气而无法作业,本周港存出现略增的情况。如果下周下海情况得以恢复,预计港存仍将呈下行趋势。华南港口仍然维持在内贸玉米日均1.7-1.8万吨的提货量,使得港口库存来到了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下周到十一前后仍将有27万吨的内贸玉米和近50万吨的进口玉米到港,意味着港口库存仍将在一个略微宽松的水平。
数据来源:钢联,Wind,中信建投期货
除了基本面外,对于下周盘面或带来的影响可能来自于资金情绪。考虑到加息的信号又一次被释放,国内整体农产品大幅回撤,玉米和淀粉也不能幸免。对于节前消息面的不确定性或使得资金有撤离情绪,多头离场带来的回撤效应恐大于空头入场。这一点美盘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回吐,基金净多单持仓下行,这一点需要注意。
数据来源:钢联,Wind,中信建投期货
综合上述情况,下周由于新粮上量有限,收购价或震荡维持中,情绪消化或带来走弱的盘面状态,而资金的撤退也会引起一定的下行惯性。不过考虑到11月之前产地的供应仍处于偏紧的状态,收购成本或带来一定的支撑效应,建议11月可以2760-2790左右可逢低做多,1月合约可以在30元以内的11-1价差中布局。米粉价差由于当前深加工基本面形势未变,建议维持回调做缩的建议。当前现货端继续呈现库存去化的趋势。不同的是,由于近期华南港口收到台风降雨天气影响,提货偏弱,并呈现累库状态,至9月底预计还有30万吨的进口玉米和20万吨的内贸玉米到货,如果降雨过后提货仍显偏慢,意味着下游刚需补库也告一段落,进入阶段性相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