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指月度博览:短期不与趋势作对 中期正视客观压力)
行情回顾:本月A 股主要宽基指数稳步抬升,期间多次“蓄意调整”,但多头力量坚挺,承接流畅,大盘成长领涨。截至6 月24 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5.13%,沪深300 上涨7.41%、中证500 上涨5.68%、上证50 上涨5.74%。
逻辑观点:在“外弱内强”预期+流动性逻辑支撑下,乐观者主导定价,短期不应与趋势作对。但在当前金融监管趋严的态势下,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水牛”行情难再重演,(银行间流动性宽裕≠股市增量资金,只有当私人部门形成融资需求并满足了生产和消费之后,剩余的资金才能在监管允许范围内进入股市),同时对于中期中国经济内生动力还需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中强美弱”尤其是中国具备相对优势的结论确立,是反转关键之一。美国的衰退预期基本已达共识(但边界尚不明晰),国内Q3 基本面小复苏也成共识。短期交易可以将“疫情后复苏”与“真实复苏”
相提并论,但中期交易则不能忽视其隐忧:下半年出口压力客观存在,但仍有韧性,内生动力可能较弱。
1.海外衰退→消费(尤其是可选消费)需求减弱叠加库存高位的现状,国内出口压力客观存在,但韧性仍会偏强,4 月底以来政策密集部署稳外贸稳外资,人民币贬值、中美关税可能的豁免亦有望提振出口。
2.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及收入格局的改善至关重要,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居民端的消费及购房意愿难以及时转向,消费有疫后恢复性增长但修复斜率较缓,地产端本身亦存在房价预期负反馈及房企债务风险,因此房地产销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尚待观察。
展望与建议:“中强美弱”乐观预期最容易发酵的阶段是当下,但不可完全线性外推,随着验证期的到来,中国经济的实际复苏情况可能会较预期偏缓,加之二季报的临近,A 股盈利预测下修或会增加行情向上阻力,后续指数上涨空间不大,结构性演绎概率更大。对于多头资金来说,指数连续拉涨后有震荡蓄势必要,行情波动或放大,故谨慎追高,仍以低多IC 思路为主。
风险因素:国内疫情再发酵、海外紧缩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