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周集萃:股指:筑底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行情回顾:五一假期结束后,恰逢美联储FOMC 会议落地,在仅有的2 个交易日里,市场先涨后跌,沪指退守3000 点,中小盘表现优于大盘。截至5 月6 日收盘,上证指数下跌1.49%,上证50 下跌3.05%,沪深300 下跌2.67%,中证500 下跌1.14%。
逻辑观点:1. 美联储紧缩预期阶段性兑现,但目前尚处加息进程初期,中期利空未完全出尽,美债利率仍有一定上行空间,对高估值股票形成压制,同时警惕全球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波及A 股市场。
1)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美股在FOMC 会议结束后一天完全逆转FOMC 会议落地当日的走势,或是市场对后续货币政策“过度乐观”的纠偏以及对美国经济滞胀风险的担忧。尽管鲍威尔几乎排除了未来单次加息75BP 的可能,但美联储货币政策核心仍未改变,经济回落前美联储抗通胀“无所顾忌”的概率不低。当然,如若加速收紧造成美国后续经济走弱,可能带来的紧缩预期缓和及大国摩擦意愿降低对于A 股而言更多是利好。
2)无论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出现了同涨同跌现象,与此同时,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的大涨折射出全球流动性的紧张。一方面,资产间的长期相关性被打破可能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美联储收紧及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的双重因素下,外资流出压力较大,短时间或难有较多(外资)增量资金入市。
2. 经济数据及上市公司业绩反映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并加快显现,但4 月沪指最低跌至2863 点基本已将悲观预期悉数计价,4.29 政治局会议定调“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再次强化基本面信心,稳定预期,夯实底部。疫情的边际改善及二次政策底的兑现可能是短期反弹契机。
行情展望:短期有交易机会但整体仍处于震荡磨底期,美联储紧缩预期阶段性兑现、疫情边际改善及二次政策底的兑现皆是市场反弹契机,但短期增量资金难见,同时不能忽视外围市场动荡对A 股市场的扰动。
中期配置价值显现,可逐步转向乐观,但反转不会一蹴而就。1)疫情改善是实现稳增长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需等各方问题逐一改善。2)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及效果的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3)美联储后续货币政策框架变化还需进一步确认。
操作建议:筑底期间宽幅震荡无法避免,短期风险偏好较低者可继续观望,风险偏好较高者IF/IC 可轻仓持有,做好高抛低吸,但避免盲目追高;中期视角下,可逢低分批轻仓布局。
风险因素:国内疫情超预期发酵、全球流动性风险、中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