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湖期货点评:印尼政策再度震惊市场 全球供需紧张将加剧)
一、印尼即将禁止本国棕榈油出口
进入2022年,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加,俄乌冲突更是加剧了国际粮食、谷物、油脂油料的供需紧张。国际市场对“粮食危机”的担忧不断强化,多国已陆续出台相应的贸易保护政策。
油脂油料领域,1月至今印尼棕榈油相关政策的频繁变化,也是保供应、控通胀,尤其是控制食品类通胀背景下的被迫之举。
1月至今,印尼棕榈油供给及价格的相关政策已经7次调整。先是推出价格补贴政策、出口许可证制度,随后1月27日印尼全面实施国内市场价格(DPO)及国内市场义务制度(DMO)。但印尼本土的食用油供给短缺、售价高企情况不仅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加剧。因此,在3月9日印尼宣布3月10日开始DMO政策加码至30%后,仅仅一周,印尼贸易部就官宣取消DMO政策。当时,也有一些议员敦促印尼贸易部长做好准备,如果新规定无法令食用油市场实现“公平”的市场价格,就再次限制出口。只是,市场没想到,政策来得如此之快。
4月22日晚,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表示,该国决定从4月28日起禁止食用油及其原材料的出口,具体日期待定。他表示,将继续监督和评估这一政策,直到印尼拥有“充足且负担得起”的食用油供应。
此消息一出,震惊全球植物油市场。印尼食用油原料主要源自棕榈油。由于俄乌冲突,葵油的短缺已经加剧了国际植物油市场的供需紧张。印尼作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生产及出口国,此措施一旦实施,对全球植物油市场供给短缺冲击巨大,对价格的影响无异于“火上浇油”,将进一步加剧全球食品通胀。
这次印尼直接禁止本国棕榈油出口的政策,再度刷新了市场参与者的认知。不仅表明印尼食用油供给短缺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也暗示全球供给危机背景下,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力度可能超乎想象。
消息公布当晚,由于BMD毛棕盘面当晚没有夜盘,我们看不到马盘的激烈反应。但CBOT豆油及国内油脂均反应强烈。连棕9月合约较当天收盘价最高涨7%以上。此后,因美盘豆类下跌,国内油脂盘面有所回落。不过,此事件的影响及发酵才刚刚开始。
二、印尼禁止棕榈油出口的原因
印尼财长上周五表示,之前政府采取的措施都未能稳定价格,印尼食用油价格依旧高企。虽然禁止出口的措施将伤及其他国家需求,但对于印尼降低本国因俄乌冲突带来的食用油价格飙涨依旧是必要的措施。
最近几天,印尼多个城市发生示威活动,抗议食用油价格过高。虽然印尼政府为散装食用油通过价格补贴设定了每公升1.4万印尼卢比的价格上限,但贸易部的数据显示,本月的印尼食用油价格超过每公升1.8万印尼卢比。
各国对印尼此措施反应强烈。美国农业部呼吁全球各国应该加强合作,而不是出口禁令。作为全球第一的棕榈油进口大国印度,印度精炼协会(SEA)也表示此举不仅损害印度,也会损害全球的植物油需求。
在国际葵油出口因战争遇阻、国际菜籽大减产、国际豆油目前供需偏紧背景下,市场本寄希望于全球棕榈油增产季的供给补充。因此,印尼禁止棕榈油出口这一消息,无疑是国际植物油市场供给方面的“重磅炸弹”。
图1:全球棕榈油产量构成及两国出口差
来源:USDA 新湖期货研究所
图2:全球植物油产量构成及主要植物油出口价格
来源:USDA 新湖期货研究所
棕榈油是全球产量及消费排名第一的植物油。印尼及马来两国合计棕榈油产量全球占比85%。其中,印尼产量占比60%,马来产量占比25%。近几年,印尼棕榈油年出口量2700-2800万吨,马来棕榈油年出口量1600-1800万吨。印尼年出口较马来多1000多万吨,接近俄罗斯及乌克兰两国葵油的合计年产量。印尼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植物油生产及出口第一大国。
作为全球第一的植物油主产国,印尼出现食用油供应的持续短缺,确实匪夷所思。今年1-3月,印尼DPO及DMO政策一定程度加剧了本国的供给短缺,但DMO政策取消后,印尼食用油供给依旧紧缺,或许因为印尼食用油领域的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确实非常严重。
今年4月开始,印尼正式实施超高的棕榈油出口levy制度,试图抑制出口量、压低国内食用油价格。但全球植物油价格均处于历史极高位,只要印尼棕榈油依旧是全球植物油市场的一部分,其国内价格料将受国际植物油市场价格影响,回归到所谓的“公平”价格难度非常大。不仅如此,3月中旬印尼宣布大幅上调棕榈油出口levy,也间接令国际棕榈油价格重心继续抬升。
三、对价格的影响推测
图3:印尼棕榈油月度产量及库存
来源:GAPKI 新湖期货研究所
图4:印尼及马来棕榈油月度出口
来源:GAPKI MPOB 新湖期货研究所
图5:印尼棕榈油月度供需及毛棕出口税
来源:GAPKI 新湖期货研究所
目前印尼及马来棕榈油均处于季节性增产初期。1-2月出口数据看,印尼棕榈油月度出口量几乎是马来的两倍。印尼本土棕榈油月度消费是明显小于出口量的,此措施持续时间预计不会太长。但即便印尼棕榈油出口仅暂停一个月,200-300万吨的国际植物油短期供给缺口,也是国际豆油及马来棕榈油出口不可能弥补的,只能通过价格上涨挤压消费,来实现供需的再平衡。
由于此政策过于激进,短期关注印尼是否有进一步的政策细节公布,如未履行合同是否有缓冲期等。极端情况下,若4月28日印尼确实通过行政化手段强制出口商暂停出口,对国际棕榈油供给及价格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参考此前,印尼从酝酿棕榈油DMO(20%)到最终政策公布,马棕指数累积涨幅近13%。印尼3月9日计划推出DMO(30%)当天,马棕指数涨幅8%,盘中基准合约更是一度上涨12%。俄乌战争冲击出现到盘面情绪开始缓和,马棕指数累积涨幅近18%(2月21日-3月1日)。因此,近几日若印尼棕榈油出口禁令无缓和措施出台,即便考虑目前价格对棕榈油消费的抑制作用,中期马棕盘面的累积涨幅也是非常大的,或许累计需要几个8%的涨幅才可消化。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国际植物油“食品及能源”的冲突将更加严峻。需要谨防欧盟等国生柴政策目标或掺混量的下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