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能源期货 - 原油 - 正文

沪胶连续回落 再次震荡探底

来源:金融界 2021-08-30 10:20: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沪胶连续回落 再次震荡探底)

摘要:

经过连续两周回调,沪胶自6月下旬以来的反弹行情恐怕已经结束,再次进入震荡探底阶段。受汽车产销低迷,特别是重卡销量剧降的拖累,天胶消费持续疲软。此外,尽管东南亚地区疫情形势仍很严峻,但新胶产量及出口尚无受到明显干扰的迹象。9-11月是割胶旺季,供应压力还会增加。当然,高海运费以及集装箱短缺问题可能继续限制外胶进口数量。虽然金九银十旺季来临,但国内汽车产销可能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芯片短缺继续对全球汽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新的排放标准实施之后,重卡销量在年底之前恐怕难有起色。还有, 美联储缩减QE的预期可能即将成为现实,宏观面变化会带来系统性风险。技术上看,14000元关口已经失守,沪胶还有继续下行的可能。需求端形势将指引胶价的下跌幅度,而供应端变化将决定胶价未来的反弹高度。后期以震荡操作策略为宜。

正文

国内需求疲软旺季恐怕难旺

今年7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3万辆和186.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1%和7.5%,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1.9%。特别是,7月重卡销量环比及同比均下降了五成左右,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在前期集中换车的需求退潮之后恐怕到年底之前重卡销售形势都难以出现明显起色。

一般地,8月份起国内汽车进入生产旺季。不过,今年形势恐怕并不乐观。据中汽协统计, 8 月上中旬,11家重点企业汽车生产完成70.7万辆,同比下降34.3%。其中,乘用车生产同比下降28.9%;商用车生产同比下降44.1%。自5月份起,汽车产量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海外疫情反复令芯片短缺问题更加复杂化,而国内部分地区受公卫事件以及洪涝灾害的影响,对汽车行业在供需两方面都有一定抑制作用。

7 月初以来轮胎企业开工率持续同比偏低,终端需求疲软、外贸出口受阻都有负面影响。还有,近期主要产地因环保督察启动,部分企业有停产、限产计划,近期开工率可能继续低位运行。如果成品去库存加快,对于后期企业加速生产会有提振作用。进入9月以后, 高温限电对天胶制品生产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北方地区降雨减少对于物流运输的影响也会降低。

产胶高峰来临东南亚产区受疫情的影响尚不明显

进入9月以后,国内天胶产区因雨季结束生产有望提速。以往看,8-11月的产量接近全年总量的六成,且9、10、11月单月产量多数情况下高于8月。这样,国产胶的供应在未来数月可能加速增长。

东南亚主产区虽仍受到疫情困扰,但目前割胶及出口仍无受到明显影响的迹象。本月 26 日越南单日确诊人数11575例,增速依旧较快,胡志明市和平阳省继续延长社交限制措施。从8月16日零时起胡志明市继续延长社交限制措施,预计直至2021年9月15日为止。马来西亚26日新增病例接近2.5万例,再创新高。泰国单日新增病例约1.9万例,已连续四日低于2万例,最高等级疫情管控区29府的“封城”措施预计延长至8月31日。印尼新增病例约1.7万例,疫情受到控制的形势相对较好。

2021 年7月泰国天然橡胶产量为40.8万吨,环比增加7.8万吨,同比增加6.5万吨。出口全球的数量为35.73万吨,环比增加4.93%,同比增加13.66%。印尼7月产量为25.3万吨,环比及同比也都有增长。越南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东南亚地区疫情自4、5月份开始快速蔓延,主要天胶出口国中,印尼在7月中旬新增病例出现拐点,泰国在本月中旬有见顶迹象,而越南、马来西亚还在增加。但是,这些产区6、7月份产量及出口数据并无明显下降的征兆。这样,疫情对天胶产销的影响恐怕就不宜做出过高估计。

我国2021年1-7月累计进口天然橡胶298万吨,同比微增0.2%。不过,自5月份之后,天胶进口量持续同比下降。青岛报税区库存在今年初处于历史高位,随后逐渐减少,近来去库存速度虽有放缓迹象,但已位于近三年同期的低位。市场普遍认为8月份进口胶到港数量不会明显增加,海运费偏高、集装箱紧张以及欧美需求较旺盛都影响到对我国的出口规模。

沪胶跌破万四支撑可能还要走低

综合以上的基本面分析,天胶供需形势对胶价的支持作用不太乐观。还有, 美联储缩减QE的预期可能即将成为现实,宏观面变化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当然,即使下游需求达不到预期的增长水平,但毕竟全球汽车保有量巨大,轮胎的消费总量依然可观。而且,天胶原料及现货价格回调幅度明显小于期货的跌幅也有利多作用。技术上看,14000元关口已经失守,沪胶还有继续下行的可能,主力合约或许会在13500元附近寻找支撑。需求端形势将指引胶价的下跌幅度,而供应端变化将决定胶价未来的反弹高度。后期以震荡操作策略为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