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猪系列报告五:粤中生猪市场调研报告)
年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大体重猪源源不断流入市场,为探清本轮猪价下跌的根本,以及生猪后续行情变化,我司组织了本次广东省生猪调研。调研时间为5月下旬,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省中部地区的生猪养殖、屠宰、肉品加工和饲料企业,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母猪产能有明显恢复。当前大厂均有新建产能陆续投产,从20年到22年出栏量将不断放大,甚至呈翻倍增长。从结构上来看,调研企业均已实现全二元母猪布局,三元母猪已基本淘汰完毕,叠加较强的生物安全防控,产能效率有明显提高。
(2)仔猪供应充足。由于母猪产能不断释放,仔猪长期来看供应充足,前期外采仔猪的企业后续也将逐步过渡为自家猪苗,猪苗价格不断下跌。
(3)当前集团场自繁自养养殖成本普遍在16-17元/公斤,在此价格市场认为会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4)出栏体重仍以大体重猪为主,一方面和当地市场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普遍做法。但后续体重预计将不断下调。
(5)当前屠宰企业在鲜销不畅的情况下也在做冻品库存,有企业认为猪价下跌是机会,但更多企业还是以鲜销为主,不愿主动做冻品库存。
(6)今年屠宰量有明显回升,市场需求有所好转。部分企业认为在价格不断下行的情况下需求会逐步回归,但也有企业认为同样价格下当前的市场需求明显差于正常年份。
(7)疫情情况目前比较好,不健康的猪较少,但若雨季来临,且超过半月的持续降雨,可能会导致疫情蔓延。
(8)行业前景来看,全产业链的布局对于养殖企业,尤其是头部养殖企业是必要的选择。
(9)市场对猪价长周期为看跌逻辑,近期猪价仍会下跌,但均认为6-9月可能会有反弹,但反弹幅度预计不高。
调研总结
年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大体重猪源源不断流入市场,为探清本轮猪价下跌的根本,以及生猪后续行情变化,我司组织了本次广东省生猪调研。调研时间为5月下旬,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省中部地区的生猪养殖、屠宰、肉品加工和饲料企业,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母猪产能有明显恢复。当前大厂均有新建产能陆续投产,从20年到22年出栏量将不断放大,甚至呈翻倍增长。从结构上来看,调研企业均已实现全二元母猪布局,三元母猪已基本淘汰完毕,叠加较强的生物安全防控,产能效率有明显提高。
(2)仔猪供应充足。由于母猪产能不断释放,仔猪长期来看供应充足,前期外采仔猪的企业后续也将逐步过渡为自家猪苗,猪苗价格不断下跌。
(3)当前集团场自繁自养养殖成本普遍在16-17元/公斤,在此价格市场认为会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4)出栏体重仍以大体重猪为主,一方面和当地市场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普遍做法。但后续体重预计将不断下调。
(5)当前屠宰企业在鲜销不畅的情况下也在做冻品库存,有企业认为猪价下跌是机会,但更多企业还是以鲜销为主,不愿主动做冻品库存。
(6)今年屠宰量有明显回升,市场需求有所好转。部分企业认为在价格不断下行的情况下需求会逐步回归,但也有企业认为同样价格下当前的市场需求明显差于正常年份。
(7)疫情情况目前比较好,不健康的猪较少,但若雨季来临,且超过半月的持续降雨,可能会导致疫情蔓延。
(8)行业前景来看,全产业链的布局对于养殖企业,尤其是头部养殖企业是必要的选择。
(9)市场对猪价长周期为看跌逻辑,近期猪价仍会下跌,但均认为6-9月可能会有反弹,但反弹幅度预计不高。
调研企业具体情况
养殖企业A:
企业16年开始正式养猪,发展比较快,猪厂设计产能出栏1000万头,但新建产能释放还需要时间。
企业在华南有3万头经产母猪,后备母猪2万头,纯做猪苗能有60多万头,有种猪平台。华南计划年出栏40多万,去年出栏35万头,其中20多万头肥猪出栏,其余为猪苗销售,猪苗有外销没外采。
养殖模式多元,有自养、有代养,广州环保压力比较大,所以放养没发展,主要是租赁场,7、8万头的量是租赁。云贵地区以新建场为主,旧场疫情风险比较大。
成本来看,仔猪成本为280-350元/头,代养费约为300元/头,一头育肥30-50的兽药+疫苗成本,大概8-8.5块/斤的造肉成本(饲料+代养费+人工水电等等)。
出栏一般按照日龄来出,现在一般为195天(正常在170天出栏)。
企业养殖效率较高,三元母以前有一小部分,现在基本替换成二元。PSY24、5-28头,出栏能做到92%。
终端客户屠宰场为主,一般半个月一个批次,第三方的物流去拉猪。针对集团客户,中介比较少。养殖的过程是持续滚动的,没法做到全进全出,始终有疫情。
对于疫情,企业认为如果连下大半个月雨,南方疫情可能会比较严重。
养殖企业B:
企业前身养鸡,后被收购,19年开始致力生猪养殖,未来目标年出栏达到1400万的规模。目前4万头母猪,今年肥猪出栏量不大,明年会增加很多。企业非常看重产品销售,因此主要布局销区,不在北方建厂,主要布局两广市场。
据企业反馈,仔猪价600-800元/头,仔猪养出来肥猪成本将在10块/斤。当前春节前后的外购、二次育肥成本均在11、12元/斤。300斤以上料肉比将超过5斤,大猪每长一斤肉都是赔钱。
出栏种猪的养殖公司变多了,因为用不了那么多,也开始外销。市场上母猪的量比较大,母猪价格在逐渐回归。三元母基本上被打掉了,现在淘汰母猪比较多。
去年养殖都赚钱,因此今年体重也比较大,但现在也在消化中。之前都觉得跌价是机会,但现在发现大猪太多,开始改变观点。
屠宰场开工率四月开始猛增,白条销量也在增,但是收的猪更多,因此也有很多分割进冻库。现在,也正因为屠宰消化得多,所以对后面大猪消化比较好。
行业领头企业需要后端的支撑,都在疯狂布局屠宰,如果不布局,就会受制于人。养殖的量级不断增大,必然需要往后端继续延申,从屠宰到深加工都会逐渐发展。
山东和河南疫情还是有的,但不像年初想象的严重。
企业对于后续猪价认为是下跌逻辑,但企业的定位是要把质量和品牌做出来,因此猪价周期的影响只是其关注的一部分。
养殖企业C:
企业98年开始养猪。去年经产母猪一万多头,今年到两万多,猪苗卖的多。肥猪去年出栏20万头,今年会有进一步释放,约三十万头。养殖场在惠州,江西,湖北都有。湖北基地陆续在今年下半年完工,明年可能会有四十万头出栏,但前提是不刹车。
大湾区销售为主。企业在惠东有两个屠宰场,其中一个屠宰场有出口供港资格。其他基地未来也会配备屠宰场。
下半年价格下来后可能还是会回归出口(香港),供港以冰鲜肉为主,但目前猪价没有泰国肉划算,因此送不过去。
种猪以美系为主,丹系后面生长不好。
平均养殖成本16块多/公斤,不同场成本有高有低。
养殖企业D:
企业预计存栏今年进入全国前五。
企业设置了很多母猪场,今年的母猪已全部进场,所有的三元去年就已经淘汰了。当前场里4万头经产母猪。
广东区去年120万头出栏,今年预计达到205万头出栏。4月份出栏均重320斤,5月300斤,后面预计在280斤左右。
企业生产的饲料2/3自用,其余对外销售。
企业基本都是代养。代养费300-800/头。代养户生物安全要达标,都有监控。
到目前仔猪2/3靠外采,最近一个月采购20多万头。近期仍是700-800得仔猪采购价。
外采仔猪,14块/斤得造肉成本。自己的猪苗8、9块/斤的成本。
行情来看,近两个月卖猪都亏钱,北方得大猪还是多。6月中旬之前,涨价可能性不大。7月份以后的出栏量还会增多,但从季节性来看,历年7-8月猪价都会涨。
现在疫情整体情况比较好。病猪小体重直接无害化处理。
环保拆迁不多,只有韶关有一点场,影响不大。
企业提到,养殖产业链需延伸下去,养猪亏,但通过终端产品能赚钱。
屠宰企业A:
国家级示范企业。该厂年屠宰100万头,还有肉类加工,均为自买猪,自屠宰,无代宰。
鲜销95%以上,企业不愿意做太多冻品,因为还有急冻和包装费,且很难判断行情。
再有十多天大猪应该也出完了,猪价到六月中可能会有抬头。但四季度和明年应该还是下行的。
企业屠宰量比去年有明显增加。
很多冻肉库存是鲜销卖不出去,才做成冻肉,但该企业有下游肉类加工,因此很少做冻肉。
基本上收猪都是大集团场,企业严格执行中南六省的猪源,中南六省需要调运证,一般也要一万头以上才调运。
企业收猪十分严格,200斤以下、300斤以上一般不要,根据市场情况不同,260-280的以上可能有扣价。大猪比标猪可能低2块钱/公斤。
公母比例来看还是公多母少,但比前期好些。
广东省食肉量在3000万头以上,一直需要外调。
屠宰企业B:
每天屠宰一千多头猪,活猪、批发、冷链、零售都有。其中肉店共二十几家,单店销售量十几头/天,在店面做细分割。
现在拉的大肥猪比较多,也有400斤的猪,3-4月份二次育肥,6、7月份出,6-7月份大猪还有很多,对猪价预期还是得跌。现在问题在于每一个大厂都有很多没出栏的猪,或者刚刚才开始出栏。另外有不少企业囤了很多冻肉,六月二次育肥、冰冻肉,都要陆续出货,后面的猪价更是低得不敢想象。
大肥比标猪便宜2-3块/斤,这段时间比较好收猪。之前二次育肥的时候很多猪被抢收,12块左右的成本,那段时间收猪比较难。二次育肥不好搞,因为大集团场扩张很快,对散户的压力很大。
过了端午肥肉很难卖,天气炎热。猪板油2.5/斤,贵的时候十几块/斤,以肉价卖,现在没人买。
现在出来的不健康猪,比春节前少。
之前企业用的猪全国都有收,但一般涨价的趋势才愿意去北方拉,跌价得时候不会去,都用本地猪。
屠宰企业C:
企业有25个档口,在东莞、中山、珠海、佛山都有点。企业主要做毛猪批发,一天1700多头,70%批发走掉,30%自己宰掉然后进冷库。现在猪价回落对屠企来说是机会。
广东的猪比较多。整个5月份用的多是广东+湖南的猪。
现在的猪体重以270-300斤为主,90%都是来自集团,基本上还是比较大的体重。
板油的价格6-8块/斤。
老百姓现在吃猪肉不多了,同样的价格屠宰量也有明显下滑,以前这个价格,东莞一天可以杀一万五千头,现在就一万一。
最近疫情还不错,防控得还好,不健康得猪不多。
屠宰企业D:
公司服务清远和大湾区(供澳-冷鲜),屠宰量1200头/天,80%代宰,另外300多头自宰,还有分割品,分割品中80%鲜销,20%入库。企业也有少量养殖(入股当地企业)。屠宰利润比较薄,养殖和卖肉利润比较高。
屠宰量较去年有明显增加,翻了一倍。
屠宰体重目前都在270斤以上,非瘟前都是250左右。现在大猪很多,400斤都有,本地市场需求一般都是300多斤,有些市场,上半年瘦一点,下半年肥一点,但清远就是肥一点得猪。小猪扣价比较严格,180斤、160斤、140斤以下都有相应的扣价,超过200斤基本一个价(标猪价),没有扣价。
现在散户非常少了,收猪还是以集团场的猪为主。
成本有人工成本、能耗、运输成本。资产成本比较高,人工成本12块/头、能耗3-3.5块/头。
今年以来公母开始正常,去年100头只有20头母猪,今年4月份开始逐渐正常化。
淘汰母猪价格一般是70-75%的正常猪价格,越是经产多得越是便宜,后备母猪淘汰基本按商品猪价格。
消费端来看是有增加的。
现在毛猪价格往下跌的空间有限,还是有空间做冻猪肉。冻品成本为当前鲜品价格+1000块/吨,10个月电费5毛/公斤,还有急冻费、包装费等。
现在进口的冻品多,国产的冻品不多。
母猪的量都起来了,所以价格起不来。预计猪价7、8月份一直跌,9月份可能有小小反弹。广东省天气热,7、8月份是鲜肉市场的淡季。12月广东的价格和中南6省持平,其他时间都高。养殖成本一般在八块多/斤,猪价可能会在六月中下旬触底。
肉品深加工A:
企业主要做广东和湖南市场,一天4-5车的毛猪量。
现在收的猪体重约在280-290斤,基本上都是集团场的猪,很难拉到散户的猪。中介基本已经没有了,都是直接去养殖场拉。
企业做的饭堂货多,如果猪价回归到正常的水平,猪肉的消费还是会起来。
当前餐饮行业90%用的猪肉都是冻品,只有瘦肉和龙骨汤会使用点鲜肉。鲜肉主要供给市民消费。
当前冻品疲软,毛猪价格持续下行,但今年下半年进口可能还有一次机会。港口的冻肉库存还是比较大。大贸(进口)即使价格不好也得买,不然就没货。
饲料企业A:
企业成立于1993年,总体产能超过100万吨,仍在继续发展中。其饲料针对群体分散,大的有几万头母猪规模,小的仅几十头母猪存栏。
当前该厂产能12万吨,在18年的基础上恢复50%以上。2020年12月份到现在产量一直在增长。猪饲料,首先生物安全是最重要的。
小麦和稻谷属于细粮,储备至今已经超期,人不能吃,需要流通到饲料端。
企业提到,中小饲料场这两年淘汰了很多。饲料行业同质化,以后行业集中度会不断放大,头部越来越大,小企业越容易被淘汰。饲料企业如果这两年没有做出规模,后面会更惨。
现在很多以前的生猪经销商,开始养猪,以放养的模式存在,像小温氏这样。
(文章来源:广发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