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猪:供需两淡 高位震荡)
摘要:
1.短期生猪市场供需两淡,标猪供应偏紧,养殖端压栏看涨,冻肉检查刺激鲜品需求但猪价上涨下游消化能力有限。
2.中期来看,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但增幅缓慢,下有进口下滑预期、国内冻品库存处于低位以及消费旺季支撑,上有保价稳产政策导向以及高价抑需等压制,猪价预计整体维持高位震荡。非洲猪瘟以及新型肺炎疫情或带来预期差,需持续动态跟踪。
2019年生猪市场交易的核心是非洲猪瘟的全面爆发,产能深度去化,全国生猪价格自年初13元/公斤一路上涨至年底33元/公斤,年度峰值涨幅更是高达215%,但随着一系列稳产保供政策调控以及高价抑需,猪价高位回落。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猪价再起波澜,本文将对双重疫情之下的猪价走势进行展望。
一
近期市场价格成因分析
春节后新冠疫情爆发对于猪价的影响首先作用于供应端,调运以及屠宰受影响令猪价在春节后两周多时间内快速逼近去年周期高点附近,但3月以来疫情期间压栏、储备肉投放、消费超预期受抑等因素共同作用令猪价大跌,而猪价下跌带来恐慌性抛售导致市场踩踏,至5月中旬自高点跌幅近30%。随着肥猪存栏下滑加之猪价快速下跌令养殖端抗价惜售意愿增强,价格触底反弹,而新发地疫情引发全国冻肉检查令冻肉补给作用阶段性转弱也对价格产生助推。截至6月1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34.34元/公斤,较上月上涨6.94元/公斤。
二
当前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1、生猪产能维持恢复势头,但过程缓慢
从供应角度来看,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东北爆发,北方疫情在9-12月集中爆发,2019年6、7月生猪供应出现明显减少。2019年二季度开始南方疫情蔓延,官方数据显示国内生猪存栏在7-8月环比下滑速度加快,民间机构给出的调研数据更为悲观。随着生猪疫情的逐渐稳定加之三季度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生猪产能恢复政策,在高利润驱使之下,“商转母”现象普遍,存栏出现恢复迹象。9月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环比跌幅自3月以来首次收窄。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实现2018年4月后环比首次增长,11 月生猪存栏自2018年11月后首次环比增长,2020年2月新生仔猪数量首次环比增长。
农业农村部最新的数据显示,5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9%,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累计增长23.3%。生猪存栏环比增长3.9%,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比2019年年末增加3800万头。5月份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增长5.4%,连续4个月增长,增幅26.2%。
本轮产能恢复特点是三元留种、北方先行、规模场为主。在猪瘟疫情稳定的情况下,能繁母猪稳步增长奠定存栏恢复基调,但环比恢复速度受限。(1)在3-5月这一轮猪价回调过程之中,二元母猪价格未有跟随,维持高位。截至6月19日,二元母猪平均价为76.56元/公斤,月度环比回落1.57%,同比上涨103.56%,表明行业基础产能仍较紧张。当前能繁中三元占比较高,三元留种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解决近端母猪短缺问题加快产能恢复,但生产效率下降也限制长期产能恢复速度。而根据三元留种至生猪出栏10-11个月的养殖周期推断,乐观预期规模场于去年8月开始大规模“商转母”操作,再考虑到南北地区扩、复产时间差异,按照养殖周期推算至少要到三季度晚期到四季度才能形成一定集中出栏压力;(2)猪价回调过程中,养殖利润跟随出现下滑,5月22日当周,自繁自养养殖利润降至1506.8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486.56元/头,较2月下旬高点分别回落46.34%和77.78%,特别是外购仔猪养殖利润迅速被压缩,猪价跌至30元/公斤下方,部分二次育肥养殖户已出现亏损,养殖风险上升令补栏意愿下降,仔猪价格下滑。就目前情况来看,伴随猪价反弹,养殖利润回升,部分中小场及育肥户也出现补栏,当前仔猪价格在1649元/头附近,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生猪扩、复产以来,规模厂一直扮演主力角色,而尽管非洲猪瘟的发生使得我国头部企业出栏占比上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利润驱动型的补栏特征决定了所谓猪价拐点不会是一蹴而就的;(3)行业高利润叠加政府一系列稳产保供政策为生猪存栏恢复提供有力的方向引导,产能恢复是趋势所向。但恢复的进程难以定量,特别是散养户的扩、复产盲区,有调研显示有专业育肥户考虑到成本以及安全因素转为自繁自养模式。而规模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快速扩张,中小散户则受限于场地、资金、技术等因素。
2、非洲猪瘟目前处于相对可控局面
今年以来官方报告的非洲猪瘟主要集中在西南区域,其中四川省违规调运相关5起,6月5日云南1起本土爆发。而民间调研信息显示,受到雨季以及天气转热调运死亡影响,南方局部省份疫情仍存,未来6-8月仍是重要关注点。疫苗上市前疫情的风险因素将长期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6月10日宣布,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环境释放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但疫苗上市仍缺少明确的时间表。不过考虑到养殖存栏密度的降低以及生物安全措施的加强,基本可以判定疫情整体处于可控的状态。此外,6月初至9月上旬,全国集中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专项打击行动,对于疫情防范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3、短期供应:储备肉持续投放、出栏以及进口冻猪肉存下滑趋势
为缓解市场猪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增加市场猪肉供应,去年9月以来国家持续向市场投放储备肉。5月由于猪价回落投放减少,但近期随着猪价反弹,政府再度放储降温猪价。截至6月18日,今年年内已经进行21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累计投放量达到39万吨。保供政策对猪价上方形成压力。
从进口来看,2019年我国进口猪肉210.8万吨,同比增加75%(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2020年一季度进口猪肉95.1万吨,同比增加1.7倍;4月份进口创纪录达到40万吨,同比上升近170%。1-4月,我国进口的猪肉总量多达135万吨,同比增加170.4%。3月以来猪价回落加之冻品消化速度减缓,5月进口量或小幅下滑。近期随着国内外疫情的发展,海关加强进口肉类、水产品检测工作。近期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陆续爆出肉联厂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我国海关也暂停一德国相关企业产品输华, 6-7月进口或进一步下滑。
企业冻品库存处于低位水平。卓创资讯数据显示,5月份重点屠宰企业平均冻品库容比14.72%,环比下滑0.3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25.59个百分点。1-5 月平均冻品库存17.12%,较去年同期下滑 13.15个百分点。
从短期出栏来看,前期猪价快速回落令市场抛售进而导致目前市场标猪供应有限,养殖端看好后市压栏意愿有增强。此外局部地区麦收也拉低养殖户出栏效率,叠加夏季生长速度放缓以及冬季仔猪腹泻成活率下降等因素,6-7月生猪出栏预计难有增量对价格产生支撑。
4、需求:夏季消费淡季叠加高价抑需
回顾历史上的猪周期,可以清晰地看到影响猪价涨跌的核心是供应,而需求决定价格波动幅度,在这一轮由非洲猪瘟带来的超级猪周期中也不例外。产能深度去化决定了猪价的上涨,而去年10月历史高位猪价检验了下游的承受能力。调研数据显示,去年35-40元/公斤区域的猪肉价格带来了约50%的终端消费的降幅。6月18日国内重点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为15.45%,同比下滑17.86个百分点。肺炎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恐慌情绪导致外出餐饮消费下降,假期延长令学校等食堂消费下降,因这两部分需求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本身就高于居民消费,此前已经受抑,因此对价格影响相对有限,但因为家庭消费的增加仅能部分弥补这一部分损失,因此5月以来随着猪价下滑,加之国内疫情稳定,学校陆续开学、餐饮业有所恢复仍旧带来需求边际的好转,进而在猪价反弹过程中产生助力。而新发地疫情爆发,冻品走货受限,也刺激部分地区鲜品市场出货。但综合来看,夏季属于消费淡季,终端需求疲软,需求对价格有支撑但难形成驱动。下半年消费端走向还需关注疫情的走势以及季节性消费因素。
而从猪肉季节性消费来看,主要体现为重要节日以及气温影响。通常秋冬季为需求旺季,传统节日中秋、国庆以及春节前也会带来需求的增加。站在当下,目前处于夏季消费淡季,但由于冬季疫病因素导致的仔猪成活率低的问题在供应端也会存在支撑,到了9月市场或体现节日题材,国庆后需求或短期受抑,但随即将迎来春节需求高点。今年变数还是在于新冠疫情的发展。此外,正如前文所述,猪价冲高也会带来刚需受抑以及保供稳价政策压力。
三
后市展望
综合来看,短期市场处于供需两淡格局,标猪供应偏紧,养殖端看好后市压栏意愿增强。端午节前南方局部地区肉粽、火腿需求或略增,冻肉检查刺激鲜品需求,但猪价上涨仍旧令需求受抑,短期或维持震荡偏强格局。中期来看,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但增速缓慢,乐观推算三季度末到四季度生猪出栏有望增加进而带来猪价周期拐点,但下有进口下滑预期、国内冻品库存处于低位以及消费旺季等题材支撑,上有保价稳产政策导向以及高价抑需等因素,猪价预计整体维持高位震荡。非洲猪瘟以及新型肺炎疫情或带来预期差,需持续动态跟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