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豆类期货:如何保护和发展中国大豆产业)
大豆是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原产于我国的农作物,是最重要的蛋白质、植物油脂来源之一,也是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如何突出重围?目前要做的就是修复大豆产业链条,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2007年大豆价格暴涨,国家想抛售大豆来降低市场价格,但是没有起到良好的成效。一方面,因为国内大豆产量有限,国家手里筹码的调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中国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较高,很难取得价格的话语权。因此,对于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仍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对于国内政策的调整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规范进口且高度重视现有跨国资本垄断格局
在规范进口方面,积极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成功经验,建立进出口商黑名单机制。严格限制甚至禁止作为非压榨用豆,制定跟踪监控机制、制定标准、加强宣传,推动公众参与。
制定大豆产业链发展战略和规划,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建立国际合作共赢战略,也要与欧盟、日本、印度这些主要进口商联手反对垄断操纵。如果这种垄断趋势继续发展,跨国粮商不仅会利用垄断获取暴利,严重损害我国消费者利益,而且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将会直接威胁我国的食品安全,危及我国畜牧业发展和社会安定。
政府加强对大豆产业链的支持和补贴力度
我国应成立专门研究大豆的研究部门,建立大豆科研基金,积极促进科技进步,组织力量开发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及其先进的耕种方法,对推广良种和先进实用耕作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实施我国大豆及其制品品牌战略,以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实施支持政策,振兴计划的良种补贴应为产地国家级龙头企业配套,对其收购资金给予国家级粮库同等待遇,支持其向深加工发展,应通过发展国内大豆产业来平衡进口大豆的冲击和反制国外跨国公司的垄断和操纵。
充分利用WTO框架下的“绿箱政策”
“绿箱政策”是WTO农业协议允许各成员可免除减让承诺的部分国内支持措施,包括政府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投资补贴等。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农业支持空间,对大豆生产过程中的科研、植保、区域结构调整进行有效的支持和保护,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健康、快速地发展。
以结构调整为契机优化大豆主产区生产布局和条件
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两大产区应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进一步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专用型大豆生产,为扩大中国大豆生产规模和优化区域布局提供保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