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粮食价格走向何处:小麦、玉米还有大行情吗?)
核心观点
对于后期,我们认为小麦现货价格还是看涨的。现在也是属于消费的淡季,面粉厂的开机也是低位,后期随着供需的节余逐步减少,加上今年小麦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下降,后面大概率上涨。
我们对于玉米远期看涨。核心逻辑是在于供需有缺口,而且缺口在扩大,再加上地租等成本在上涨。
一、小麦观点:
受天气影响,预计18年小麦减产约30%。目前,市场主流观点是减产20%—30%。减产主要是由于单产下降导致的。今年小麦生长情况并不好。
一是秋冬播期间,河南等地局部遭遇持续降雨天气,部分麦田播期推迟15-20天,江淮麦区后秋至初冬旱情导致小麦冬前生长量不足,今年小麦种植普遍冬前积温不足,不利于形成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
二是清明时节,正值小麦生长的拔节孕穗关键期,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遭受了一次大范围大幅度降温天气,影响小麦穗粒数形成。三是灌浆收获期间,安徽、湖北等部分地区遭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降水偏多,日照不足,不仅影响小麦灌浆和产量的进一步形成,还导致小麦出芽霉变,影响品质。
天气影响下,今年小麦不仅是产量下降了,而且整体品质也出现了下滑,能够符合呕吐毒素低于1000微克每千克的小麦降幅不小。
政策收购的减少是收购量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从政策方向看,农业供给侧改革下,库存压力使得政府倾向于减少收购量。从收购量上看,截止目前全社会收购量是3700多万吨,去年同期是5500万吨,一下少了1800万吨。而政府的最低价托市收购上,今年收购量仅200多万吨,去年收购季总计是2300多万吨。
因此,其实市场化收购进度跟去年同期基本一致。政策性收购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小麦减产之后,小麦价格提高,达不到最低收购价的托市收购标准。究其本源,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收购政策的收紧也是重要原因。
今年,国内小麦最低价收购预案中,一是收购启动时间推迟,从往年的5月21日开始推迟到6月1日开始,而且不仅仅是小麦,稻谷的启动时间也有所推迟。但终止日依旧为9月30日。二是收购启动条件改变,将启动条件由“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下跌到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调整为“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时”。三是新增收购停止条件,明确当市场收购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时,要及时停止收购最低购销粮价。四是收购范围缩小,从原先当年生产的国标五等及以上(等内品)提高到“当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四等及以下粮食由政府组织引导市场化收购”。
小麦现货市场七月总体稳定,后期看涨。小麦现货价格受减产影响,开秤时出现了一波上涨,但是整个七月份到现在价格维持比较稳定,整个华北均价普遍是2400元/吨多一点。
对于后期,我们认为现货价格还是看涨的。现在也是属于消费的淡季,面粉厂的开机也是低位,后期随着供需的节余逐步减少,加上今年小麦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下降,后面大概率上涨。前两个年度,新粮一上来之后价格先下滑,之后逐步回升,到11月底价格开始有分化,今年也是这种判断。在拍卖之前,整个价格还是看涨,现货华北到2600问题不大。
今年,为了减少对收购期间价格的冲击,今年首次在收购期内暂停拍卖。由于收购期到9月30日,因此,10月份之后的价格需要看政策的拍卖力度。今年是小麦最低收购价第一次下调,后续会不会再往下调,不好说。目前小麦价格再往下调很难,再往上涨也很难,基本上就是在收储价跟拍卖价的区间之间,跟16年以前的玉米基本上一样。顶、底基本就是这样固定,只不过阶段性的可能会有突破。
如果真的需要抑制缺口,就跟玉米的去年行情一样,国家提前轮出的情形也不是不可能出现。所以有一定预期是对的,看涨是对的,但是也不能看的太多,毕竟他有区间限制。
从期货角度来看,本周玉米小麦出现了一波比较大的行情,主要还是市场对后期通胀的担忧所致,也确实看到资金逐步开始进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
二、玉米观点:
玉米现货稳定,看多后市:玉米现货价格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反而期货一直亮点比较多,期货主要还是炒天气,另外有资金强烈看好整个后市,我们对于玉米远期看涨。核心逻辑是在于供需有缺口,而且缺口在扩大,再加上地租等成本在上涨。
具体而言,
供给方面,播种面积下降,单产预计持平甚至略减。根据调研反馈,预计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2000-2500万亩,低于市场此前预期。而单产方面,由于七月底八月初东北地区的高温,以及华北地区的长时间的下雨,使得市场对于今年玉米单产存在比较大的担心。目前来看,华北地区整体算是风调雨顺,黑龙江大概率增产,但是辽宁和吉林前期干旱的影响还需要观察。而贸易战下,玉米替代品高粱和DDGS的进口基本也已经停止。
需求方面,深加工需求高增长,饲用需求略超预期。目前,玉米深加工的利润相对可观,下半年猪价盈利也在回升,因此,饲用需求和深加工需求大概率会比上半年要好。预计18/19年,饲料需求1.5亿吨,比此前预期的要多1000万吨,深加工需求0.8亿吨,加上进出口、食用、种用需求,产需缺口在4000万吨。
库存方面,临储拍卖超预期,17/18产需缺口可能超预期。临储玉米拍卖,从今年4月12号到现在大概成交了近6200万吨,这已经是史上最高的拍卖量。而且拍卖溢价率最近在逐步回升,反应出市场对于期货、现货后市价格的乐观。从官方数据来看,17/18年,农业农村部没有放缺口的,国粮中心放了2000万吨缺口,而18/19年,农业部放了2000万吨缺口,而国粮中心放了有4000万吨缺口,缺口在扩大。而从目前6200多万吨的拍卖量来看,我们预计整个抛储阶段的成交量将达8500万吨。即使考虑2000万吨以上结转到下一年度,那么17/18种植季的供需缺口也将有4000多万吨以上。因此,总体而言今年的产需缺口是在扩大的。
三、提问环节:
Q1:玉米的价格如果继续上涨的话,对于玉米深加工包括玉米制酒精这些会不会转向其他的原材料呢?
A:深加工消费以淀粉和酒精为主。目前,行业淀粉加工和酒精加工的利润都很好,例如,酒精加工能达到五六百块钱亿吨,因此,玉米价格上涨,这些加工企业还是能承受的。年底之前还会有一批淀粉企业投产,玉米加工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而且目前企业的加工设备都是以玉米为原料来设计的,很少改成其他原料。原料价格上涨,更多的是影响他们的开工率和利润率。
Q2:玉米深加工需求目前有多少
17/18年是7000多万吨,预计18/19年到8000多万吨。
Q3:燃料乙醇中,玉米原料占到多少?
现在占八成,未来我们预计是两年以后顶多占5—6成,未来稻谷、小麦、木薯都会用。但是这些稻谷、小麦是主粮,涉及粮食安全问题。其他的所谓的二代加工,1.5代,很多都不是特别靠谱的。木薯,包括纤维素,还不是特别成型,能够真的大规模的也比较困难。
Q4:美国玉米进口影响有多大?
国内玉米进口有一个配额的限制,每天720万吨,每年进口量200—300万吨,大头并不是来自于美国,而是来自于乌克兰,所以整体中美贸易战对于玉米来说影响稍微弱一些。
Q5:国内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有何瓶颈?
国内面积,首先耕地面积是有限的。另外玉米种植需要考虑种植收益比。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幅不达预期,就说明农户种植结构的调整不会进行的那么快。东北地区需要考虑大豆和玉米的替代效应。目前因为贸易战的缘故,政府鼓励种植大豆,现在大豆有一亩地补贴四五百块钱都有。加上种玉米的地租是要高于种大豆的地租,因此,今年玉米种植收益并不像价格表现出来的那么好,预计明年玉米播种面积基本上维持一个稳定略增的态势。
Q6:玉米的库存对价格有什么影响吗?
玉米每年基本上会在四月底五月初开始拍卖,到十月底结束。这期间基本上整个市场的价格包括盘面都是受临储粮拍卖的影响。今年初临储库存大概有1.8亿吨,截止到现在拍了六千万吨,我们预计到十月份有8500万吨,那么,今年到十月以后,玉米陈粮将有可能就不足1亿吨了,占消费比就不到50%了。这也意味着临储对于玉米价格压制力越来越弱。
现阶段的玉米期货跟现货价格都是由拍卖的底价来主导的,现在溢价也就是20块钱左右。进入十月以后,到了十一月市场上以新粮定价为主了,临储粮压制越来越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