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品暴涨之谜:供需周期错配 美基建效应高估)
尽管上海期货交易所官网日前发布通知称,“自2016年11月24日收盘结算时起,铜、铝、锌、铅、镍、锡、螺纹钢、热轧卷板、天然橡胶和石油沥青品种交易保证金标准由8%调整为9%,涨跌幅度限制由6%调整为7%”,但依然无法阻止大宗商品“涨不停”。
截至11月24日收盘,板块走势依然分化。铜锌铅期货涨幅居前,黑色板块,铁矿主力合约上午强劲上扬,收获8%以上涨幅;午后震荡下行,涨幅大幅收窄。此外,能源化工商品午后也大幅跳水,塑料、甲醇跌幅均超2%。
从整个盘面看,24日又有铜、锌和豆油三个商品主力合约盘中涨停。截至收盘,铜、锌期货涨幅分别为5.35%和4.59%,位居商品主力合约涨幅榜前两位。此外,铅、镍期货主力合约也分别上涨了4.47%和1.82%。
黑色板块各主力合约中,铁矿上涨2.39%,螺纹上涨1.27%,热卷上涨0.15%,焦煤、焦炭则分别下跌1.28%和1.62%,郑煤下跌0.3%。农产品类板块,三大油脂表现强劲,郑油、豆油主力合约分别上涨3.16%和3.13%。能源化工商品中,橡胶主力合约上涨1.37%, PVC和PTA分别上涨1.5%和1.3%,塑料下跌2.61%,甲醇下跌2.17%。
今年下半年以来,以焦煤、焦炭为代表的黑色系商品期货走出连续上涨单边行情,10月后市场波动加大又现企稳上升。随着持续走强,国内外越来越多机构开始唱多“商品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11月2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目前的暴涨,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对供给的控制,导致供给量绝对减少,诱发供给不足,价格上涨;其次是全球高估特朗普投资促进政策对大宗商品的刺激作用。”
“根据我们的测算,特朗普提出5500亿投资计划,所带来的新增粗钢、精炼铜需求大约相当于2015年全球粗钢和精炼铜需求的0.4%和0.2%,在全球钢铁和有色总体过剩严重的背景下,如此有限的需求应该无法对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鲁政委称。
因此,综合考虑特朗普基建政策、大宗商品聊胜于无的新增需求和能源独立性造成全球原油过剩加剧,特别是考虑到基建拆迁的困难,鲁政委认为市场当下对“特朗普新政”的通胀预期很可能被高估了。
警惕投机资金的风险
中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策略主管傅晓11月2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轮大宗商品的上涨在需求面并没有变化,主要的动力还是在供给面。
2011年以来很多大宗商品都进入调整期,尤其在基本金属有很多中小企业倒闭关停。而历史上只要价格上涨,产量很快就会上升,但是现在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价格上涨之后生产回归的进度会偏慢,除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还有一些自然的周期导致企业恢复生产没有那么快,这也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
“供给和需求有其自然的周期,需求一两年一个周期,供给要长达三四年甚至更久,本来供给和需求的周期都是错配的。再过几个月供给如果跟上来那么这一轮上涨的动力就无法持续了,但是短期内快速上涨不排除国内投资者羊群效应的因素,上涨可能还会持续。”傅晓表示。
总体而言就是国内生产方所需的复产时间延长,行业整合后,产量相对价格敏感系数较往年下降,而且随着产业升级和更高的环保要求,这有可能是个趋势性的变化。
关于大宗商品市场的风险方面,傅晓称,从估值来看,股市、债市和楼市风险都比较高,大宗商品虽已走出谷底,但估值仍相对便宜,不存在过热的问题,但有其它风险。“比如,投机资金的风险,另外中国的经济情况仍面临不小的调整,决策者如何平衡去产能和经济下滑,去杠杆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再就是人民币贬值的走势也是非常让人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将保持温和贬值,也会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傅晓表示,中银国际在今明两年内都比较看好大宗商品的投资行情。国内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铁矿石和煤炭都有明显的价格上升。首先是上半年的信贷宽松刺激了房地产行业,增加黑色大宗商品的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再加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速,也让市场对未来产量的预期在下降,比如说宝钢和武钢合并,投资方看到这个情况肯定会提前购买。
“提前购买会拉升价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减少产量的,价格升上来又导致不利于减产,所以产生一个悖论。到冬天的时候,产量上升,需求减少,可能价格上升的空间会变小,面临一定的价格回调风险。所以对未来趋势还是相对谨慎看好。”傅晓说。
通常,美元弱大宗商品就会暴涨,那么在未来6-12个月,美元强势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如何?傅晓表示,商品价格都是以美元计价,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但实际中还受到供需面的影响,情况更为复杂。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政策将以刺激为主,加息会是大概率事件,市场普遍判断,美联储在今年12月加息的几率在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