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项云:新棉大量上市 销售进程缓慢)
1、籽棉收购市场降温,销售进度大跌眼镜
9月份新棉开秤以来,籽棉的收购价就备受瞩目,由于新花上市初期数量少,主要面向絮棉客户,加工产能过剩的轧花厂为了抢夺有限的棉花资源大举抬高收购价,致使皮棉成本与销售价格长时间陷入倒挂,带来的后果是下游并不买账。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当周,全国棉花的采摘进度已经超过六成,而销售率仅为7.8%,大幅低于过去四年的同期水平,销售缓慢造成棉企资金链紧张,贷款银行的“限贷”措施使棉企大量收购难以为继。国庆节过后,北疆的一些轧花厂采用联合限价的方式,籽棉收购价格开始出现回落,相较于上市初期以手摘棉为主的棉花资源而言,机采棉具有收获快、上市量集中的特点,供给端的释放加大了棉花下行的风险,棉农在“卖跌不卖涨”的心理作用之下,挺价意愿逐渐松动。
从反映下游棉纺织企业棉花库存的工业库存指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自2015/16年度5月份国储棉投放开始,工业库存数量呈现逐月增加。正是由于内地尚有一定量的国储棉作为原料供给来源,对疆棉的询价和采购异常冷清,从疆棉的发运量可以得到佐证。根据最新的工业库存数据,并结合我国月均用棉需求量来看,可以认为至少半个月内纺企大举采购的需求不明显,相较于性价比较高的国储棉而言,新棉报价过高令纺企难以消化。而对于参与入市的贸易商而言,籽棉和皮棉报价的相继下挫已经令贸易商被迫高买低卖,采购策略也更偏向于谨慎再谨慎。寄希望于纺企用完价低的国储棉后能够对销售端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想法不宜太乐观,新疆自治区的棉花产量预计丰产,而2016/17年度国储棉将于3月份开始轮出的时间预期同比提前了两个月,对于下游的纺企来说棉花供给能够得到保障,因而没有必要囤积棉花,按需采购或是最佳的策略。因此,棉企卖棉难的困境将再度上演,因棉花质量尚佳不排除有间断的销售小高潮,但仍然改变不了棉花集中上市期供大于需的大格局。
2、国内外棉花价差拉大,进口棉优势显现
尽管2016/17年度我国将仍然面临产不足需的问题,但是产需之间的缺口可以通过国储棉的继续投放来解决,从而也实现了去库存的目的。与2015/16年度最大不同的是,2016/17年度除我国之外的全球棉花产量是足够满足需求的,作为全球第一大棉花出口国的美国,良好的天气条件明显提升了棉花的单产水平,从而打消了市场对棉花产量不达预期的担忧,伴随着美棉收获进度的加快,外盘期价承压下行的风险加大。同样处在北半球作为第一大产棉国和第二大出口国的印度,季风降雨丰沛以及高密度种植增强了丰产的预期,因而印度棉花价格继续下行的格局短期难以扭转。由于国际棉花价格的走弱,反映到国内外棉花价差上来看不但1%关税的内外棉价差大幅走阔,以滑准税进口的棉花都更具吸引力。而且基于今年1-9月份我国进口棉花的数量可以得知,尚有将近30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没有使用,进口棉花价格优势的凸显使得在我国棉花现货价格难以承受时,可以通过采购进口棉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国际棉花价格的走弱将进一步放缓国产棉花的销售进程。
3、纺服订单缺乏,终端驱动力仍显不足
分析棉纺织产业链价格传导不畅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纺织品服装终端订单的缺乏,不但纺织品服装的零售额增速放缓,2016年1-9月份国内累计零售额同比出现了下滑,而且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值已经连续五个月出现负增长。坯布库存的增加难以带动纱线的消费,从而进一步放缓上游棉花的消费节奏。坯布中长期订单的缺乏会削弱对于高棉价的承受能力,造成对后市信心的不足。另外,进口棉纱价格有再度逼近国产棉纱的趋势,按照上文对国际棉价走势的判断,我们认为进口棉纱对国产棉纱的冲击不容小觑,我国对于棉纱进口并没有配额方面的限制,以越南、印度、巴基斯坦为代表的进口纱支将依靠价格优势冲击国内棉花消费。
4、投资建议
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反映在纺服订单上并没有什么亮点,纺企采购意愿低迷造成与棉企之间陷入到僵持局面,棉企在收购资金占用量大的压力下对打破这一僵局的要求要更为迫切,料籽棉收购价将进一步回落,才能使皮棉报价被下游及贸易商所接受,因此我们对于郑棉期价持有看跌的走势预期,基于兵团初步制定的14800元/吨销售底价,我们认为郑棉主力合约的价格低点或在14300元/吨。
5、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明显好转带动棉花采购放量,棉企囤货不售引起棉价大幅走高。
(责任编辑: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