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市场的多头正在冲锋陷阵。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从低位反弹的幅度超过76%,原油成为大宗商品市场表现最好的品种。1-4月,仅1月原油价格下跌近9%,其余月份均上涨,其中3月、4月涨幅分别超过12%与20%。截至北京时间5月12日21时,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报每桶46.52美元,上涨0.63%,而1月最低探至每桶26美元附近;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每桶47.82美元,上涨0.48%。12日盘中,国际油价创今年以来新高。业内人士表示,供需基本面利多原油价格。同时,美联储推迟升息,美元震荡走弱,推升原油做多情绪。
供需基本面有所改善
近期,中国原油进口需求明显增长。以青岛为例,一季度山东口岸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增加78.2%。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在放开原油进口资质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后,山东地炼企业进口原油呈现井喷式增长,炼厂开工率较去年增长近50%。
青岛港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季度大型油船接踵到港,锚地平均每天待靠船舶达到10艘次以上。在港口行业传统接卸主业普遍进入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之际,一季度青岛港的液体散货吞吐量实现5771万吨,同比增长10.2%。预计二季度进口原油的需求量依旧旺盛,超级油轮仍将排队进港。
海关总署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虽然煤、成品油和钢材的进口量减少,但铁矿砂、原油和铜的进口量增加。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认为,从国际原油价格反弹的逻辑来看,推动油价自低位反弹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国际原油需求随着部分新兴市场经济止跌企稳而止住下滑步伐;二是主要产油经济体虽然没有联合减产,但市场力量导致部分亏损的原油产能降低开工率,如美国页岩油产量回落使得供给压力减轻;三是美联储加息推迟,基于美元流动性收缩的压力缓解,投资原油的机会成本下降。
从供应层面来看,由于油价持续低迷,活跃钻井数量的大幅减少,美国原油产量已进入下降通道。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美国原油活跃钻井数量下降至343个,相当于2009年11月水平。此外,近期加拿大发生的火灾也助了多头一臂之力。
从消费层面来看,兴证期货高级研究员施海表示,目前正值美国夏季出游季节,美国国内原油消费将出现季节性回升,有助推动油价上涨。同时,全球各主要消费国扩大原油储备规模,也推动油价回升。
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李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加拿大和尼日利亚等地的供应中断仍在持续,对原油市场短期形成利好。由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主要原油生产国仍在提高产量,目前整个原油市场仍处在供应过剩的状态,预计油价上行幅度受限。
美国库存见顶可期
美国原油库存的意外下降成为多头进攻的利器。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出现3月以来首次下降,汽油和馏分油库存降幅均大于预期,并且进口减少。
截至5月6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341.0万桶至5.3998亿桶,此前市场预估为增加71.4万桶。该数据公布后,原油期货跳空上涨,之后一路上扬。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原油商业库存虽然仍会刷新历史纪录,但库存增速已下滑,见顶可期。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库存在今年夏季来临之前将继续增加,目前全美商业库存达5.4亿桶,但增速比去年有明显下降。由于库存的增减与精炼设施利用率有明显负相关关系,二季度精炼利用率将上行,全美商业库存和库欣库存有望在5月下旬或稍晚时触及顶峰并开始下降。
国际投行存在分歧
国际投行对原油价格的看法存在分歧。花旗坚定看多,高盛则持保守态度。4月中下旬,高盛仍在看空国际油价,但当月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累计涨幅超过16%。高盛分析师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二季度是进入原油市场绝佳的时机,应该利用石油市场的波动做多石油。高盛预计二季度WTI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35美元,年末达每桶38美元,明年升至每桶57.50美元。
施海表示,美国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升息预期逐渐弱化,低利率货币政策暂难改变。因此,美元对原油的支撑作用较大,原油后市突破每桶50美元的可能性较大。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幅度超4%,上周盘中曾创一年新低。2月-4月美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挫,是2014年7月美元大涨以来最长的下跌纪录。不过,此后美元无视疲软的4月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数据,启动强势反弹。
程小勇认为,今年并不十分看好美元涨势,原因在于一季度和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并不出色,部分经济指标走弱,导致美联储年内加息的时间推后,频率也将下降。国际原油在美元回撤的压力下,容易获得反弹的动力。美元和原油长期负相关的关系并没有变化。美元下跌对应着全球流动性宽松和资产价格可能的泡沫。在欧洲和日本货币政策非对称风险下,美元被动上涨的动力减弱。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主导国际原油油价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看美联储加息是否重启。从目前经济指标来看,尚不具备重启的条件。国际原油供应平稳或小幅下滑、需求温和回升的格局是否能延续的不确定性很大。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回升势头能否持续也存在变数。因此,油价大幅反弹的基础并不很牢固,但短期内还看不到掉头走弱的重大利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