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种植区迎来降雨之后,上涨中的大豆应声而落,出现了深度调整。那么,大豆牛步是否因此而夭折?否也!经此调整之后,牛市脚步会更加坚实,波澜壮阔的跨年度上涨行情即将展开。
新年度乐观预测被修正
今年5月,正值南美大豆收获期,美国农业部发布了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供需报告,报告乐观地预期新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27142万吨,比2011/2012年度增加3127万吨。由此调动了市场看空情绪,可6月中旬以后,美国出现了大范围的严重干旱,以至于美国农业部在7、8月份连续两月调低全球大豆产量预测,由5月份的27142万吨调低为26046万吨,降幅达到1096万吨。这样一来,先前乐观的产量预期又变得悲观起来。
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因出苗不久的干旱而开局不利,在接下来的结荚期和收获期仍将面临许多可变因素,尚不排除干旱的卷土重来、早霜和病虫害突然而至,不管哪种因素出现,也不管何时出现,只要有出现,对于美国大豆的减产预期而言,如同火上浇油。
此外,新年度南美大豆的播种将在10月份之后,播种面积、收获面积、气候条件和单产水平更是充满了变数。因此,新年度全球大豆的供需格局完全颠覆美国农业部的预测,也尚未可知。
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的供需格局是供不应求,总消费量超过总产量1754万吨,这个缺口将以新年度产量和库存来弥补。
干旱问题将演变为库存问题
在11月份美国大豆上市之前,全球大豆将保持供应紧张态势,而美国大豆上市之后能否改变这种态势,取决于美国大豆的实际产量。目前来看,在播种之初就遭受50年不遇的大范围干旱的美国大豆不太可能“咸鱼翻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大豆收成不佳将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这样一来,2011/2012年度供应紧张的态势将会延续到美国大豆上市之后,乃至明年南美大豆上市前夕。在供应紧张态势下,库存将会不断地被消耗掉。
目前,全球大豆消费库存比与2007年那波“事无前例”的大豆超级牛市的情形颇为相似。在2007年7月,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22.15%,CBOT大豆价格在857美分/蒲式耳,当2008年2月最低值消费库存比降至19.46%时,CBOT大豆价格则升至1536美分/蒲式耳,牛市行情一直持续至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的2008年7月,创出1654美分/蒲式耳的历史纪录。而今年8月,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已经降到20.78%,明显低于2007年7月22.15%的库存消费比,并处于2007年以来的相对低位区。一旦消费库存比继续下降,那么,库存因素持续发酵,将持续刺激大豆价格继续走高。
国内供需矛盾加剧
由于大豆种植收益低,农户纷纷改种效益较高的玉米和水稻,这导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不断减少。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已连续3年下滑,预计今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下滑。今年5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15万公顷,比上一年减少6.54%,预计大豆产量为1300万吨。美国农业部6、7月报告预测我国今年大豆产量为1260万吨,已经比5月份的产量预测数据减少90万吨。
与产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却在不断增加。海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87万吨,环比增加4.4%,而今年前七个月大豆进口总量为3492万吨,同比增加20.1%。按照今年上半年的进口量推算,今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有可能超过6000万吨,将超过2010年5479万吨的历史性高点,刷新历史纪录。
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的持仓报告显示,基金在CBOT大豆的净多持仓于今年7月17日达到25.96万手的年内最高值,同时市场总持仓也同步达到83.3万手的年内最高。至7月31日,随着大豆价格向下调整,市场总持仓降低至76.0万手,基金净多持仓降至23.4万手。尽管基金净多持仓有所降低,但其降幅明显小于总持仓,并且基金净多持仓占总持仓的百分比由原来的31.16%变为30.79%。可见,基金并没有撤离大豆市场的多头阵营。
技术形态呈现上涨特征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大连大豆曾于2010年11月10日上试4835元/吨的高位,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六次挑战此位,均无功而返。至今年7月23日,终于越过此位,达到4904元/吨,包括此日,共有三天突破4835元/吨,在技术上可认为已经构成突破。从形态上看,这是一个运行了近两年之久的矩形,现已突破矩形的上边缘。矩形为典型的连续形态,突破之后将会沿着原有趋势运行。鉴于此矩形的构筑时间很长,已经跨年度,根据“蓄之既久,发之愈烈”的经验总结,其向上运行时间和运行波幅也会与之向对应。因此,其后的价格运行时间和运行空间也应该是大级别。
与CBOT大豆价格已经突破历史纪录1654美分/蒲式耳相比,大连大豆离历史纪录尚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大连大豆有很大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