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全球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于1982年诞生于美国的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此后在世界各国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全球资本市场总市值排名前15强中,包括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中国香港、德国、加拿大、瑞士、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均在20世纪80、90年代,或者在本世纪初开设了股指期货,唯独中国大陆还没有股指期货。
2007年3月4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争取上半年推出股指期货。这一消息,让股指期货的推出终于尘埃落定。
一般来说,股指期货有两个主要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和回避风险功能。基金经理之所以急切盼望股指期货尽快推出,就是因为基金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套利,也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回避风险功能进行套期保值,而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小投资者也多了一个投资的工具,可以对股指期货进行投机(杠杆投资)。
目前股指期货的交易方法主要还是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一、似是而非的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主要是对商品价格、供求关系、宏观经济指标,以及政治因素等进行研究以判断股指期货的走势。
基本分析派认为:股指期货的价格变化受期货市场合约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当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下跌;反之,当供小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就上升。
宏观经济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率等数字,由国内生产总值、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外汇储备以及生产率等要素计算而得。例如,绝大部分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利率的变化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若市场利率上升,就会加重期货投资者的利息负担,增加了交易风险,从而使股票指数期货价格趋于下跌;而若市场利率下降,又会刺激投资者积极参加期货交易,从而促使市场活跃,股票指数期货价格趋于上涨。
现实交易时,市场对各种信息的反应是非线性的,比如调高利率,指数期货价格可能下跌,也可能上涨。2007年3月18日,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此消息一公布,手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立刻成了惊弓之鸟,因为按照常理,加息对股市来说是利空,大家都判断股市后市会出现较大的下跌,但令人意外的是,3月19日股市大幅低开后竟然调头向上,当天沪市收在历史次高点3014点,此后,大盘一去不回头,至4月2日,收盘再创历史新高3252点。如果根据基本面分析,调高利率,大盘指数将会下跌,投资者应该卖空股指期货,这样做的话,3月19日至4月2日投资者就会受到大的亏损。
由于股指期货每月都要交割,这就决定了股指期货只能是一个短线投资品种。由于股指期货是保证金交易,风险和利润都被放大,所以,即使市场的大方向判断正确,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一个阶段性的反向调整走势也会让你的资金帐户迅速爆仓。可见,基金利用基本分析来套利和套期保值是可行的,而中小投资者利用基本分析来进行杠杆投资是不可行的。
二、含糊其辞的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以市场行为的图形、图表、形态、指标为手段,使用数学、统计学原理研究市场行为来预测价格未来走势的方法。技术分析主要有趋势分析、形态分析、技术指标分析三个方法。
趋势分析:股指期货的一个特点是交易成本非常低廉,这就吸引了大批的投机交易者进入市场,因此造成股指期货短期内呈高度随机走势,短期趋势根本无法判断。
形态分析:形态分析主要采取突破跟随策略,比如W底突破颈线位置是买入点,形态分析经常会出现假突破,并且假突破无法判断,所以无法回避。
技术指标分析:相同的技术指标,不同的周期发出截然相反的信号,但你不知道那个时间周期的信号是有效的。技术指标分析最致命的弱点是:技术指标全部是线性的、简单的,而市场走势是高度随机的、非线性的、复杂的,所以技术指标不可能根本解决交易中的根本问题。
技术分析捕捉到了价格运行的部分相似性,但却最终没有将这些进行精准的量化。只是最终归结于经验的总结。在技术分析中有大量的图表形态,这些形态都是无数的技术分析家们在长期的交易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但是没有哪个形态在出现时是完全相似的,其内在的结构是千差万别的。
综观技术分析,它总结了大量价格运动的形态和特征,是无数交易者的经验凝结。美中不足的是它过于笼统,更多的是定性的描述,存在着多种非此即彼的可能性。投资者在使用技术分析时,不可避免的会加入很多自己的主观判断,相同的走势,不同的人用技术分析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也是为什么投资是艺术而不是科学的原因。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通过对目前市场上大量的交易方法进行筛选、测试、革新和创新后,提出一种适合股指期货的交易方法----区间交易法。
所谓区间交易法,就是把价格空间用水平线分成很多相同百分比的区间,然后制定出一系列的交易规则,根据这些交易规则确定出各个对积线上的交易预案。当价格到达哪一条水平线就按照那一条水平线上的交易预案进行操作。这样,所有的操作指令都进行了量化,各种可能情况都有交易预案,杜绝了操作的随意性,增加了盈利的稳定性。
以沪深300合约为例,该账户资金为80万。定2007年1月26日为交易起始点,起始点位为2402.47,划区间线(根据测试结果,取0.8%每个区间的幅度)。根据模型分析交易品种的特征流,量化分配帐户资金,计算决策预案,如下:
注:此图只是截取了区间交易整个决策树的一部分。上箭头表示做多,下箭头表示做空。红色为实际行情走势。
从此图上可以看出,。2402.47点后,无论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有相对应的决策预案。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根据决策树展现的决策预案进行交易:
第一步:
2402.47点位上,做多3手。
第二步:
指数上涨至2421.69点,在原有的3手多上加多2手,共持5手多。
第三步:
指数上涨至2441.07点,在原有的5手多上平1手多,共持4手多。
采用区间交易法,能够覆盖行情所有的轨迹,这样做,就避免了主观判断错误而错过一段大的行情。有交易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进行交易时,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客观走势来决定下一步的交易决策,主观判断市场的未来走势,你的正确率只有50%,一旦判断失误,就会对投资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使投资者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而采用区间交易时,市场向上、向下的两个方向都有交易预案,向哪个方向走都在投资者意料之内,投资者都可以从容应对。
很多投资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根据K线形态或技术指标判断大盘的未来走势是下跌而卖空股指,但大盘没有下跌却持续向上,如果站在客观的立场进行交易,他应该平仓止损并反手做多,但这时候他就是不敢这样做,仿佛他的面前有一堵无形的墙阻止他做出正确的反应,这就是主观判断的危害。而采用区间交易就可以做到完全根据客观走势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