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期货学堂 - 期货入门 - 正文

玉米期货知识介绍:国际玉米期货市场介绍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5-03-03 15:3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玉米期货知识介绍] 国际玉米期货市场介绍

1848年,现代玉米期货交易的雏形在美国的玉米主产区形成,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玉米期货已经成为各国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主要上市品种。目前,美国、日本以及南美和南非等12个玉米主产和主销国进行了玉米期货交易,玉米期货业已成为目前农产品期货市场中成交量最大的品种。
1、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为代表的美国玉米期货市场
美国是世界玉米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雄厚的玉米现货市场为美国玉米期货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1848年,美国中部地区种植玉米的农民为了防止秋收后面临的价格风险,就在春季播种时提前卖出玉米,由此形成了现代玉米期货交易的雏形,并最终催生了现代期货市场;1865年,世界上第一张标准化期货合约-玉米期货合约在CBOT上市交易。良好的外部市场和政策环境、完善的内部市场及监管体系保证了CBOT玉米期货市场的持续和稳定发展,也成就了CBOT世界玉米定价中心的地位。
玉米是CBOT最早的交易品种,也是其最重要、最成熟的交易品种之一,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相对于其他商品期货,玉米价格的年内变化相对平缓(1992-2001年10年间,CBOT玉米年内价格波动幅度最高为125.5美分/蒲式耳,最低为8.39美分/蒲式耳),彰显大品种期货合约的市场魅力,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同。2000和2001两年,CBOT玉米合约的成交量分别为1678万张和1673万张,是同期大豆合约的1.35倍左右,约占CBOT七种农产品期货成交总量的35%。
CBOT玉米期货合约的设计充分考虑玉米相关生产经营的特点,完全符合玉米期货运行规律的基本要求,同时期货合约的设计也能够有效满足期货交易者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投机的实际需要。如,合约规格为5000蒲式耳,这与玉米现货的主要运输工具-驳船的运输容量一致;CBOT合约月份的设置参考了美国玉米的作物周期;合约周期的延长照顾到跨年度保值的需求;合约交割标准品替代品的设计及升贴水数值的确定充分考虑到美国玉米现货市场的质量分布状况及现货实际等。
CBOT在制定交易和交割制度时,充分考虑到美国玉米现货贸易,制定了相对宽松的制度,如与现货习惯完全一致的沿依力诺依河交割体系、近交割月不加收保证金并放开涨跌停板等制度,以适应市场参与者对于期货市场的需要,使期货市场始终处于低成本的运行状态,直接促成了玉米期货交易的高度活跃性。美国玉米市场在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还发展起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监管体系,如大户报告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稽查等制度,保证了玉米期货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增强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2、以东京谷物交易所(TGE)为代表的日本玉米期货市场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年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0%左右。独特的市场地位使得日本玉米期货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开展玉米期货交易的三家日本交易所中,TGE的玉米期货合约最为成功,2001年位列世界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合约。
由于TGE玉米期货的标的物主要是来自美国的进口玉米,因此TGE的合约与规则大体上与CBOT的玉米期货合约和相关规则较为接近,但TGE也根据本国玉米现货市场的特点,较好地实现了与日本玉米的现货贸易习惯的接轨。
在TGE玉米合约中,规定的交割标准等级为美国3号玉米,1号和2号玉米可以进入交割,但不升水,从而使得该规定与一般的进口贸易合同一致。另外,TGE的玉米交割制度也十分贴近现货习惯,如TGE的玉米交割采取了CIF港口筒仓内散装交货方式,并将交割放在一个月的时间段内进行,以适应进口到货时间的不确定性,从而大大降低了交割成本、提高了交割效率。
3、其他玉米期货市场
与美国、日本两国相比,巴西、阿根廷、南非等二线生产国的玉米产销量虽然相对较小,但这些国家仍根据本国玉米现货市场的特点,建立了自己的玉米期货市场。这些国家交易所的玉米合约交割标的物各有特点,如阿根廷的三家交易所将符合本国权威机构制定的主流品级的2号硬玉米作为交易标的物,巴西的BM&F交易所则将对玉米的质量要求明确写在合约条款之中,南非期货交易所根据本国玉米品种的情况,分别设计了针对种皮为白色和黄色的玉米合约。在玉米合约交易规格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两家交易所和南非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期货的规格都是100吨,罗萨里奥交易所的玉米期货合约的规格为50吨,BM&F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交易规格只有20吨。各交易所交割方式也各有特色: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两家交易所和BM&F交易所的玉米期货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而罗萨里奥交易所的玉米期货合约则采用现金交割的方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