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期货视点 - 正文

期货业生存状态调查来了!马太效应加剧 三大创新业务亟需“除冰” 业界呼吁监管松绑

来源:券商中国 2020-09-22 08:54: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经纪业务领域同质化严重、手续费持续价格战的背景下,期货公司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多家期货公司高管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期货公司只有瞄准和大力发展新业务,摆脱经纪业务的单一收入模式,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风险管理业务、资管业务和国际化业务是期货公司三大创新业务,尤其是风险管理业务被认为是期货公司破局的主要方向。

然而,三大业务的发展却在相关政策的限制下艰难前行。其中,风险管理业务受到政策制约,风险管理子公司除了资本金没有资金来源,无法做大规模;资管业务受资管新规的影响,一直停滞不前;国际化业务更是经营异常艰难。

多家期货公司高管认为,政策差别始终是制约期货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呼吁监管适当放松对相关业务的管制,使得期货公司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风险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背后:政策制约,资金来源受限

国内期货行业虽然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除了经纪业务以外,其他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所以期货公司一直依赖佣金收入,甚至有的公司靠交易所的佣金补贴才能生存。

2019年全国149家期货公司营业收入为275.57亿元,总体净利润60.5亿元——还没有一家中大型券商的利润高;2018年,期货行业全行业利润仅12.99亿元,可谓艰难度日。在手续费持续价格战的背景下,开拓新业务已经成为期货公司唯一出路。

方正中期期货总裁许丹良表示,在目前行业格局下,期货公司应该大力发展风险管理业务和资管业务,即聚焦两大新业务,走出自己专业特色的道路才能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突围。

中粮期货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焦健也表示,期货行业需要摆脱争夺客户、不断压低经纪费用的固化思维,抓住更广阔的期现业务、国际化业务。虽然有诸多困难,但这是未来期货公司破局的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业务今年继续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7月底,已经有81家期货公司备案了基差贸易业务,77家公司备案了仓单服务业务,47家公司备案了合作套保,68家公司备案场外衍生品业务,49家公司备案了做市业务。

今年1-7月,全行业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收入为1026.7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净利润为6.9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3%。

焦健表示,相对于传统的经纪业务而言,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是创新业务,要求期货公司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客户的储备。同时,风险管理业务本身也是附加值比较高的业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经纪业务收入日益下降带来的经营困难。

据记者了解,我国的实体企业中,目前参与期货市场交易、进行风险管理的数量和规模依然较低,这也意味着风险管理业务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不过,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之路却颇不平坦。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表示,“与国外逐步从场外交易走到场内交易不同的是,我们引进来就是场内交易,脱离了现货的根基,市场一度变成了投机炒家的乐园。最近几年,风险管理功能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场外业务的开展让风险管理子公司和客户成为了合作伙伴。”

同时,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许丹良表示,目前风险管理业务在期货子公司,但子公司除了资本金没有资金来源,期货公司又不能给子公司提供拆借、担保和融资,所以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始终无法做大。

“风险管理业务实际上不应该放在子公司,应该拿到期货公司当做主业来做,或者将期货公司子公司定义为金融机构,银行可以提供授信,这样才能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做大业务规模。”许丹良说。

罗旭峰也表示,期货行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政策差别其实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期货公司子公司无法进入商业银行的白名单等。

期货资管停滞不前,国际化业务经营艰难

期货公司的另一大业务是资管业务,从2012年一对一产品摸索起步,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发展,和资管新规后的整顿再出发阶段。

截至二季度末,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仅1877亿元,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资管、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数10万亿的管理规模,有着遥不可及的差距,在资管总规模54.75万亿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即资管新规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就目前来看,监管层对期货资管业务的要求严格,业务发展受政策限制显著,有能力的期货公司应先保住资管牌照和团队,深耕主动管理业务,等待政策东风。”许丹良说。

焦健认为,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有能力成为资管行业中有益的补充,也是未来公司利润的引擎之一。未来资管业务发展值得期待,如何打造品牌,成为委托人风险管理专家,与委托人形成长久合作互信关系是公司思考与摸索实践的主题。

永安期货总经理葛国栋也表示,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是永安期货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类业务的确不可避免的受到周期性影响,但期货衍生品天然具备对冲风险的功能,期货公司可以通过期货、期权、对冲、套利等多种工具和方法的运用,平抑投资周期的波动率,为客户提供更稳定的投资回报,永安期货也一直致力于在大类资产轮动配置方面提升能力。

此外,国际化业务也是期货公司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对外开放的服务职能,更需要具备开放性的思维,才能够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截至2020年3月,香港共有375家期货持牌机构,其中中资在港机构18家,竞争异常激烈。

然而,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发展也颇为不顺。焦健表示,2019年至今香港期货公司经营异常艰难,一方面香港金融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业务受到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美联储持续降息,利率已经接近零,使得期货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大幅下降。

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香港期货公司普遍采取多元化业务策略,除了开展2号牌期货业务外,同时普遍申请证券、资管牌照,一站式提供各类投融资服务及产品,满足客户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综合需求。

呼吁监管适当放松管制,抓住衍生品发展机遇

在前所未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大变局下,期货衍生品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只有提升期货公司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葛国栋表示,期货行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提升满足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能力,尤其是在风险管理业务以及境外业务方面。一方面,期待更多的期货期权品种上市,加快贸易商厂库等创新业务试点进程,丰富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在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境外业务发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期货公司更好开展境内外风险管理业务,服务实体企业在境内外的生产、贸易等环节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需求。

“不能就期货谈期货,应该把眼光放到衍生品发展上,用金融机构的属性重新定义期货市场,不要设立一堆子公司,应该赋予期货公司全牌照。此外,与证券全能营业部不同的是,期货营业部除了除了开发经纪业务,其他业务都做不了。所以,在目前的格局下,即使期货公司上市解决了融资问题,但不能给子公司拆解和自营,实际上没有本质的改变。呼吁未来政策放开,期货行业才能迎来大的发展机遇。”许丹良说。

此外,葛国栋还建议,监管部门能够支持相关机构开发商品指数基金、商品指数ETF等投资产品,并推动银行、证券、保险、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扩大期货市场规模,发挥期货市场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的功能。

在罗旭峰看来,中国的期货衍生品市场方兴未艾,以前的总结是“大河水满,小河也会涨潮,大河退潮,小河也退潮”,随着美联储把利息降到零,全球都面临着大涨潮,中国衍生品市场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未来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期货业马太效应加剧,传统期货公司创新求变谋突破

自上世 纪90年代起,中国期货业发展已经历经30年。从最初的懵懂发芽到现在全面规范发展,行业格局几经洗牌。眼下,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加剧,券商系、银行系等背景深厚的期货公司快速崛起。

以深耕产业为特色的传统期货公司,如何在坚持初心的同时寻求突破,成为发展新阶段的重要课题。

三十年漫漫成长路

“期货公司永远是在小路中探索和前行,但无论走得多么艰难,大家心里还是充满着阳光。我们走出了一条路,并且我们的劳动和付出正在逐步被广大投资者所接受。”谈到期货行业的发展,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发出这样的感慨。

罗旭峰1993年进入期货行业,见证了中国期货业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期货行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香港机构进入的阶段。最早的期货交易是从广东那边吹进来的,再到江浙地区。早期最疯狂时,拿到国家工商局营业执照的期货公司大概有三四百家,再加上地下的可能有两千家左右。当时没有专门的期货行业法规,通讯也不发达。

第二个阶段是由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首批公司作为代表的阶段。1992年底广东万通首家拿到了营业执照,1992年底中期公司开业,1993年金马期货拿到营业执照,还有包括浙江远通、浙江新世 纪、浙江金达、上海金鹏、江西瑞奇等,数下来差不多10家公司,这些肯定是第一批能够代表中国期货市场的标志性公司。

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中后期,国务院开始清理整顿外盘交易,期货行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清理整顿期。直到2002年创出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地量。

第四个阶段是2002年后,特别是2010年以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上市,中国的期货公司开启券商系时代,资本市场的力量开始大举介入衍生品市场。

永安期货是中国期货业的标杆公司,对于行业发展,该公司总经理葛国栋很有感触:“经历30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中国期货业正处在加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行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及深度不断拓展、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期货业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功能不断突出,成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投向之一。”

马太效应持续加大

从无到有、从分化到集中,中国期货业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从目前情况看,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强,券商系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

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149家期货公司营业收入为275.57亿元,总体净利润60.5亿元。其中永安期货去年净利润为10.03亿元,中信期货、国泰君安期货紧随其后,净利润分别为4.14亿元和2.59亿元,这三家头部公司占据行业总体利润近三成,排名前10的利润总和更是占据行业五成。净利润过亿的期货公司多数有券商系背景。

“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马太效应不断加剧,行业利润二八分化明显,期货公司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优质期货公司向国内大中型城市聚集的势头较为明显,尤其是华东和华南地区,而且期货公司的头部化竞争仍在加剧,优秀的客户、人才资源都会向其聚拢。”中粮期货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焦健说。

他还进一步表示,在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头部公司主要分为产业背景期货公司和券商背景期货公司两类。在金融品种出现前,产业背景期货公司独领风骚,依靠股东背景,拥有传统优势。在金融品种发展壮大后,券商系期货公司引进券商已有的客户资源,借助整体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和品牌影响力,迅速占据了业界强势地位。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崛起补足了期货市场资金厚度的短板,给期货行业带来了长期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予了商品系公司专业化的提升。

“在洗牌的过程当中,券商系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时代,可能10年、20年以后还会出现分化。之后我相信商业银行大型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会逐步加入衍生品的元素,风险管理会越来越被资本市场所认同和接受。”谈到行业格局问题时,罗旭峰表示。

总体来看,中国期货业还处在增量发展的过程中。葛国栋认为,中国的期货行业面临的发展前景广阔,也将在我国乃至国际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助力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不断增长的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和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求,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国际业务将大有可为。

传统期货公司突围要求变

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崛起有目共睹,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竞争,传统产业派期货公司要突围,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创新求变。

方正中期期货总裁许丹良称,股指期货推出后,券商系迎来爆发,一方面给行业带来更多新鲜的客户资源,并且客户资源先天优于商品期货客户,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相对健全的管理经营模式以及投研。不过,券商系的崛起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恶劣竞争。券商系率先打出零手续费,第一,从零起步,抢客户资源,没有任何门槛的手段,伤敌一千自损一千。误判了行业发展。第二,不把期货当做赢利点,附加给客户的服务手段,不了解期货行业的前景。第三,收购以后,来管理期货行业自于证券营业部的负责人,没有从恶性竞争中调整过来。

焦健认为,对于非券商系的期货公司,面对券商系的直接竞争,就必须去加速自身的改革,摆脱经纪业务的单一收入模式,重点发展大宗商品期货与产业之间的服务对接,提升综合性风险管理服务的能力。期货行业需要摆脱争夺客户、不断压低经纪费用的固化思维,抓住更广阔的期现业务,国际化业务,虽然也有诸多困难,但这是未来非券商系期货公司破局的主要方向。

“券商系期货公司规模都很大,但独立性相对较差,创新能力相对比较弱。南华没有券商背景,我们希望能走一条不同的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就在于差异化,跨过2020年以后,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风起云涌,又要发生新的变化了,未来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更要有创新意识。”罗旭峰表示。

在资本市场IPO上市,是传统期货公司巩固自身实力、突破瓶颈的路径之一。今年5月27日,浙江证监局披露永安期货辅导备案公示文件,公司即将冲刺A股IPO。谈到期货公司上市问题,葛国栋表示,上市可以补充期货公司的长期营运资本,为期货公司进一步拓展风险管理、财富管理、国际化业务以及金融科技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信息披露的常态化、规范化,将有效促进期货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也将提升期货公司的公信力,建立公众正面形象,吸引更多实体企业积极运用期货市场开展风险管理。

瑞达期货董事长林志斌:混业经营时代,期货公司要找准“广”和“深”

中国期货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中优秀公司和企业家的成长,瑞达期货作为老牌民营期货公司在业内很有代表性,该公司董事长林志斌从业近30年,对行业和公司的未来有很多独到的思考。

在他看来,期货公司发展当前面临挑战,同时存在重大发展机遇。随着期货公司业务多元化,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断增强,在混业经营时代,期货公司要找准自己的“广”面和“深”面。

挑战和机遇并存

“期货公司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两个下降,即手续费率的下降和资金利息的下降;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巨大风险管理需求和全球为了刺激经济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期货市场的成交情况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林志斌表示。

混业经营是期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林志斌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期货公司的发展要有两个面:一是“广”面,二是“深”面。

“广面指所有业务模式都需要去尝试和探索,深面则是找准自己的优势,重点发力。例如,从2014年后,瑞达期货结合自身拥有的强大研发团队以及自主交易团队,逐步探索出来财富管理转型的道路,重点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发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其他业务也要跟上,因为好的业务模式是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在这个环路的各个不同环节里面转换。”他说。

回顾瑞达期货的发展,林志斌把它分成了四个阶段:等待(1993-2006年)、改变(2007-2013年)、跨越(2014-2019年)、上市(2019年至今),过程中有很多标志性事件。2014年后,公司步入跨越式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成绩突出,风险管理业务积极布局,近年来公司还在向综合金融集团努力转型。

2019年9月5日,瑞达期货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A股上市的两家期货公司之一。A股IPO已经成为很多国内优秀期货公司的目标。就此,林志斌分享了瑞达的经验:“A股上市后,瑞达的资本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为公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和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的支持。同时,公司市场的形象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主动合作的机构越来越多,愿意加盟的专业人士也越来越多。”

业务多元化提升行业竞争力

长期以来,过度依赖经纪业务和交易所佣金补贴,是期货行业综合竞争力薄弱的一大表现。

不过最近几年,伴随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局面得到了很大改观。

“交易所的佣金补贴模式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充分体现了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共同推动市场发展、共享市场发展成果的互利共赢机制,特别是在期货市场的低迷时期,起到了支撑了行业发展的作用。随着期货公司业务多元化,特别是以资管业务、风险管理业务以及投资咨询业务等买方业务的发展,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交易所佣金补贴所占的收入比重和作用将会逐渐降低。”林志斌说。

期货公司的业务模式经历了从单一的经纪业务向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国际业务等多元化转变的过程。在他看来,期货公司的三大创新业务是期货公司未来发展的希望,从目前看,资管业务和风险管理发展的好一些,投资咨询业务弱一些,但总体发展也是刚刚起步。特别是以资管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为代表的买方业务,将成为期货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拉开头部公司和其他公司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业务多元化还带来一些新趋势,不少期货公司的强势创新业务都纷纷创立子公司。林志斌认为,母公司应该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推进营销产品化、服务标准化、信息集中化,形成稳定盈利模式和持续竞争优势。借鉴国外期货市场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日益成熟的金融市场,应争取更多的创新业务,满足投资者各种各样的风险管理需求,为其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我们期待能够放宽对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限制,在投资范围方面能够与证券公司看齐;我们期待期货公司有更多的业务牌照支持,在投资顾问业务等创新业务方面也给予期货公司的试点机会,促进期货公司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