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产品新闻 - 正文

中国版原油期货难产 业界期盼风险管理工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常亮 2016-05-18 09:57: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一边是地炼企业大举进口原油,一边是中国版原油期货难产,价格风险盘旋在实体经济之上。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山东口岸进口原油273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8.2%。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国版原油期货近月来并无进展,且出现一定人事动荡,推出期限仍无明确计划。

原油期货难产

对于一季度山东原油进口大幅增长的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中国的地炼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国家放开原油进口资质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后,成品油市场形势向好,地炼企业进口原油呈现井喷式增长,炼厂开工率较去年增长近五成。另外,目前国际油价仍处于低位,原油贸易商也纷纷加入采购行列,大量进口原油。

大举从现货市场购入原油,个中风险不容忽视,也已有先例。

2008年初,浙江民企和邦化工老板王志良利用当时国际油价趋升的有利环境进口原油,并将其加工成汽柴油,但并没有将产品立即卖出,而是等待国际油价继续高升。当年7月前,国际油价到达147美元/桶的最高点,和邦化工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在其后的半年中,国际油价从147美元/桶跌至33美元/桶,和邦化工因为巨亏破产,2009年2月王志良被迫将企业转手中海油。

事实上,假设彼时存在中国版原油期货,对炼厂进口原油价格风险的防控有显著帮助,但截至目前,原油期货推出仍无明确时间表。

2014年年底,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充分评估、严防风险的基础上,做好原油等战略性期货品种的上市工作。

随着监管层监管思路的变化和市场预期的改变,原油期货开始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业界流传的说法是原本应该完成的监管层审批流程,由于人事调整不得不重新安排,具体何时走上正轨仍无定论。”海通期货人士向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人士处了解到,当前原油期货筹备人员已经回归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相应部门办公,而实际主持原油期货工作的上期所高层亦出现人事变动。

从当前原油期货筹备进展来看,仅为去年8月21日发布的通知,就《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等四个业务规则及截至去年9月22日的原油期货标准合约公开征求意见,其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再无公告发布。

而原油期货本身亦是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试金石,一方面面临着首个跨境交易品种的困难,另外一方面亦受到近月来商品期货市场动荡的不利影响。

“要国际化,就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政策的问题,第二是法规的问题,第三是技术的问题,最后是监管的问题。”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褚玦海在最近一次公开演讲中指出,“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要举全国之力,同心同德共同推进,为我国的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服务。”

前路困难几何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原油期货的初衷之一,是建立能客观反映亚太地区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基准价市场,而原油期货的设计也与国际高度接轨,拟采用人民币计价,并遵循“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原则。

“根据我国入世协议,外国企业获得与国内原油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外国企业带着价格制定优先权和原油套期保值的双重优势进入国内原油市场。如国内企业无法通过原油期货交易进行避险,就会处于更加被动和不利的境地。其他的原油石化企业,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中没有定价权,急需在原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锁定生产经营成本或预期利润,增强抵御市场价格风险的能力。”原宝城期货高级研究员在《原油期货发展探析》中指出。

“一种说法是当前国内原油现货市场仍为‘三桶油’垄断,因此期货市场推出仍不具备条件。但这一说法显然是没有参考国债期货,尽管国债交易主要仍在商业银行间进行,但并不妨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五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交易。”光大期货人士表示,“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最近一年来金融市场发生的种种风险事件,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商品期货市场的动荡,更令决策层偏向谨慎行事。”

“毕竟原油期货将是中国第一个允许国际投资者参与的期货品种,而且这一品种毫无疑问将成为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龙头品种,长期以来受到国际投资机构的瞩目。”上述人士表示,“考虑到近期商品期货市场的情况,这一品种恐怕很难很快获准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原油期货交易涉及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保税交割及外汇管理等问题,中国证监会、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都起草了相应的规章办法,根据拟议中的设计方案,将有五种通道模式。因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国版原油期货仍有待政策明朗后再行推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