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货 - 期货视点 - 正文

一文捕捉有色金属投资机会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一文捕捉有色金属投资机会)

国投安信期货解读LME年会:

LME年会是感受新一年有色金属市场关注点、强弱表现的“一扇窗”。本次年会最大篇幅仍在LME交易所持续推进可持续化产品注册及有色矿业ESG趋势,因属长期净零、绿色目标,与当年走势关联较弱,基本略过,具体可参阅LME官网了解相关信息。

主题一:供应链枯竭,而不是中断

2020年以来,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吓跑了一些传统工业品领域的投资。类似70年代,通胀很高,但不能解决供应问题,大家谈论关注的供应危机,实际上可能是供应枯竭。过去两年受疫情带动的消费透支,使金属市场出现库存耗尽的现象。矿业投资也不高,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来解决、来调整供应。

主题二:从全球化到区域化:如何塑造金属市场

今年,区域溢价波动的更厉害,区域化或者碎片化,正在降低全球化。

1)中国

中国很关键,中国的一致性、一贯性很强,经济的转型会继续,大趋势不会改变。因此,不会改变中国金属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市场可能会持续关注中、美供应链位置的变化。

2)全球矿业

资源民族主义继续抬头,可以看到智利、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焦煤特许权、刚果、墨西哥以及全球领域对锂资源的国有化回收等等。这个趋势今年一直延续。但是,有色金属的价格下跌了,从经营利润角度,国有化的空间在价格跌势中降低了不少。另外,除采矿业,重要矿产品的国家战略储备安全性也很重要,比如有没有储备目标,60天?90天?欧洲、美国、中国都可能做战略需求储备要求,以构建自身供应链、矿产资源供应圈的稳定性。同时,西方国家可能更重视原来用于出口的废旧金属资源以自用。

当然,整体的矿产投资依然缺乏足够的资金。

3)重视技术进步

要重视镍、钴产品的技术进步,比如之前市场预计钴消费2030年将提高到30万吨/年,但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替代三元电池,钴的需求预期开始降低,目前可能降到15万吨/年远景目标。电池回收技术的提高也会影响金属供应,现在预计2035年15%的锂可以从电池里回收,镍的回收比例可以达到20%。

4)欧洲目前的状态

欧洲制造业、金属行业目前很艰难,也包括化工行业。欧洲不会进入去工业化的方向,并且在一定领域保持与中国的竞争。可再生能源是欧洲重要的投资方向,而且可能重新恢复核能。至于对俄罗斯金属的制裁,目前没有实质影响,但要警惕对价格产生影响。不过由于预计全球消费负增长,价格可能不会看涨。

5)碳的定价

这对铝影响最大,它是边际碳值最高的品种。比如50美元碳税,铝价就可能上涨40%;大概从2000美元到2800美元。未来要更多依靠可再生金属,以及要有激励地减碳,未来50年持续看好碳捕捉技术方面的市场与投资。而且碳成本可能影响产业链全球布局,哪里碳成本最低,可能会有新的供应区域布局。另外,如果铝的边际成本上升,也意味着铜的替代成本也会上升,。

6)技术与绿色产品

产品绿色化、低碳化,技术能够在市场透明度上发挥很大作用,但好的技术是要依靠人的。类比区块链技术,需要有准确的信息反馈,就必须要有精准的信息录入,比如区域的升水。过去市场有更好的可预见性,但现在可见性更差了,这可能是个趋势。

交易者是否愿意支付绿色化成本,比如对绿色汽车愿意多支付多高成本?比如是否愿意多付2000英镑来选购纯绿色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可能高收入人群可以接受,或者需要政府的激励。消费者是要得到激励的。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可能发生行为变革。

7)有意思的提问:区域化的趋势真实存在,最终什么可以改变这个区域化趋势,是全球化吗?区域化可以避免吗?

答:领导的更替是有可能改变的,全球化更易降低供应链效率。新冠带来了人们对各种短缺的担忧,所以就会有供应链危机的应对。但还是要乐观的,可能最终还是要回到全球化的平均值,我们期待富足的世界、冷静的头脑。

主题三:金属价格辩论环节

1)铜:

关键词:中国、俄乌、利率、通胀与供应趋势。中国放弃了GDP增速首位,经济增速数字不是那么显著了。印度的铜消费量太少,每年60万吨,中国是1000万吨。中国要做更多事情来稳定房地产。

今年,俄乌背景下,俄罗斯金属还是进入了市场(约85万吨铜产量)。俄罗斯金属进入了南亚及中国市场,大家在进行套利。建议市场关注中国铝、铜的出口,看看这个迹象的强弱。

供应还是紧张的;需求,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WM认为未来十年还是需要额外的1000万吨铜。大家都谈废料,欧洲本身会利用更多废料,包括美国也要加强自身的废料利用。库存方面,低的很惊人,而且还伴随着铜价下跌,预计低库存明年不太会改变。通胀,很头疼,因为利率也在上升,预计通胀明年年初达到顶峰,这其实是年复一年的故事。联储最终会停止加息,对金属价格是积极的。欧洲应该可以熬过冬天。对明年铜价整体乐观,下半年会更好。目前市场还没有对绿色铜做好买单准备,目前也不知道绿色铜的供给在哪里。

2)铝:

2200美元是不是足够低?2022年伦铝从最高位下跌了2000美元,Harbor明年还是不看好铝价。

过去两年,疫情带动需求激增,相当于透支了未来需求。对商品的消费偏离了长期平均趋势,现在要回归。不过,供应链已经适应了这个状态,需求对供应链起到了助推作用,它会通过库存来显现。市场要等待美联储加息深水期之后的转折点。

供应方面,除了欧洲,市场可能会看到其他西方国家供应量的增加,明年可能供应过剩150万吨。技术上,伦铝一旦跌破2300美元,就可能跌破1750美元,底线是1450美元。熊市还有很远,未来8个月价格还会下降,这个趋势可能持续20个月。那1750美元的铝价,还有利润吗?应该说这个价格会给供应链带来压力,应该不可持续,但有可能到这个价格。

3)铅锌:

观点来自Stone X.锌,年初是个相对平和的市场、短缺5万吨,但现在缺口已经到30万吨。锌的供应风险、低库存支撑了锌价。明年,锌供应可能会提高,主要看欧洲地区的生产,今年损失了32万吨,明年仍可能有生产中断。但全球来看,锌市场是区域紧张,全球精锌产量可能提高。需求上,亮点不多,与今年相比预计是小幅度的正增长。在结构性缺口、供应风险下,锌价仍可能继续下跌,但强于其他金属。全球锌库存很低。另外,欧洲供应减弱后,会不会有其他地方的产能产量跟进。这其实不只是今年才存在的问题,去年、明年都可能有这个问题,锌的缺口可能会继续,其他国家可能会弥补,中国可能是其中之一。不过,如果中国需求有所恢复,就没办法流转出过剩的锌。锌市场要尽可能保留短缺状态,才可以稳住价格。

铅,缺口已经放大到7万吨,全球范围铅供应问题较多,铅金属流动性相对较差。内外铅价可能会反弹,消费增量还是会增加,西方的升水可能保持高位。铅在脱碳中的作用常被误解,比如锂电池的冲击,长期并不认为铅酸电池消费会降下来,铅消费会很稳健,比如在储能领域,成本比锂更低,也更好回收。明年铅市可能供应过剩10万吨,但市场两极分化,中国供应更集中。

4)镍:

它是最为复杂的金属,市场不得不首先明确谈论的是什么镍?是哪种镍的价格?非LME可交割二级镍转变成LME可交割一级镍转变的时间,非常重要。以前一级镍占75%,现在只有30%,主导的东西变了。2030年硫酸镍就可能超过一级镍。电解镍、废镍的消费都降低了,因为镍生铁更便宜。

今年镍供应可能增长17.8%,集中在印尼,其他地区供应量下降。2025年印尼镍供应量将提高到60%,2020年占比是28%。消费端,市场可能会看到越来多的不含镍、不含钴的电池,但是电池用镍仍然提高到48万吨。2022年不锈钢的需求很一般。镍现在可能已经走向过剩。俄罗斯占镍供应的7%,不过在一级镍中的供应占比达到25%。如果俄镍中断,由于镍供应结构已经改变,对市场、对价格的冲击,可能比想象的要好。

5)锡:

极端的波动。需要注意2021年电子产品需求的飙升是有一些透支的。现在这个价格可能不能代表锡价未来的走向。过去一年采矿成本出现大幅上升。锡更多依靠小规模采矿,明年的供应依然受限。需求虽然疲软,但供应仍是个问题,进而帮助到锡价。锡市供需可能继续紧张。关注印尼明年一季度出口许可证的更新。市场相比较可能是平衡的。预计新增供应会推迟,后面会有缺口。

主题四:对消费主引擎中国的看法

首先要充分了解中国2035年前的核心目标。中国会继续推进能源转型,因此会保持相当稳定的矿业进口状态,不会像日本那样。中国是独特的发展路线,要关注财政调用的资源。大部分的政策对大宗商品是有利的。中国占到50-60%的大宗商品份额。

1-9月基础设施投资连续五个月增速放大,陆续会看到实际效果,如水利、电信都有20%以上的增长。预期四季度这样的增长可以继续,这是相对积极的。明年二季度可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关注点,要等待、观察房地产,实体方面的信贷在增加。中国依然具备新兴市场属性。

中国30、50目标会不遗余力地推进,重点关注铝、镍、铜、钴。中国在新、旧能源交替前,会不同于其他经济体,会步步为营、稳步切换,做好充分的准备,过程上是有组织的。中国会继续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作用,很难把中国排除在外。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会继续开放。

○ESG: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略)

○LME:可持续性与净零排放(略)

LME本届年会用了更大篇幅来推进ESG、可持续金属等工作成果。目前,LME品牌400多个,已经有200多个品牌完成了passport,登录LME可免费了解持续性的绿色品牌信息。经简单查询中国厂家包括云锡、怡球、华友,如有遗漏请见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